前不久讓人意難平的電視劇《清平樂》大結(jié)局,其中,晏殊可不是一個陌生的角色吧。
晏殊是北宋的一位有名的政治家和文學(xué)家。晏殊十四歲時以神童入試,就是同進(jìn)士出身。為官曾官至右諫議大夫、禮部刑部尚書、兵部尚書,宋仁宗至和二年病逝在京城,封臨淄公,謚號元獻(xiàn)。
晏殊以詞著于北宋文壇,尤其擅長小令,風(fēng)格婉轉(zhuǎn)含蓄,與其子晏幾道被稱為“大晏”和“小晏”,又和歐陽修并稱“晏歐”。他的一首詞大家應(yīng)該都會很熟悉了吧,《浣溪沙》:
浣溪沙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在這里,要與大家分享的一首詞的詞牌名就叫《清平樂》。
清平樂 晏殊
紅箋小字,說盡平生意。鴻雁在云魚在水,惆悵此情難寄。
斜陽獨倚西樓,遙山恰對簾鉤。人面不知何處,綠波依舊東流。
這是一首懷人之作,與一般詞作不同的是,這首詞上片就開始抒情。
“紅箋小字,說盡平生意?!?/strong>紅箋是一種精美的小幅紅紙,可用來提詩、寫信,往往都是寄托情思的載體。詞中的主人公便是用這種紅箋,寫上了密密麻麻的小字,說盡了平生的相知相慕之意。
“鴻雁在云魚在水,惆悵此情難寄。” 這兩句就抒發(fā)了無限思念無從傳遞的苦悶。古人有“雁足傳書"和“魚傳尺素”來傳遞信息的說法。前者在《漢書 蘇武傳》可知,后者則于《飲馬長城窟行》(客從遠(yuǎn)方來)可得,著兩個都是詩文中常用的典故。晏殊以“鴻雁在云魚在水”的構(gòu)思,表達(dá)了無法驅(qū)遣它們?nèi)鲿f簡的無奈,又突出了情思之重。
好吧,托書不成,那就借景抒情吧,下片開始由抒情過渡到寫景。
“斜陽獨倚西樓,遙山恰對簾鉤?!?/strong>紅日西沉,斜暉照著正在樓頭眺望遠(yuǎn)方的孤獨人影,而遠(yuǎn)處山峰又遮蔽視線,隔斷音信,更加令人惆悵。
“人面不知何處,綠波依舊東流?!?nbsp;有用到崔護(hù)《題都城南莊》詩句:“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fēng)”之意,略加變化,給人有余不盡之感。綠水或曾經(jīng)照過這人面,而如今,流水尚在,人面卻不知在哪,唯有相思之情,隨著流水,悠悠東去。
這首詞寫的是離愁別恨,內(nèi)容不見新奇,但抒情婉轉(zhuǎn)細(xì)膩,用語相當(dāng)雅致,體現(xiàn)了晏殊“閑雅而有情致”的藝術(shù)風(fēng)格,歷來為人傳頌。晏幾道有言:“先公平日小詞雖多,未嘗作婦人語也?!笔Y哲倫先生就曾說過:出語平淡,而蘊(yùn)意深摯,寫艷情而不艷,寫哀情而不哀,嫻雅從容,摯而不刻,所謂不作“婦人語”,乃言皆自抒己情,不摹擬女子口吻,此詞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