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跟舅舅有關?

俗話說正月剃頭,舅舅發(fā)愁,傳統(tǒng)習俗每到正月是不能剃頭的,甚至有正月剃頭死舅舅的說法,其實這完全是誤傳。根本沒有這么一回事。所以舅舅們也不用擔心自己的小命掌握在外甥,外甥女手里了。
正月剃頭死舅舅的由來,很多人說正月剃頭死舅舅的由來是源于清朝。
清兵入關后,為了摧毀漢族的民族意識和民族氣節(jié),強迫漢人學滿人的樣子,把頭發(fā)剃光,只留后腦勺很細的一綹小辮扎成個銅錢鼠尾;不允許穿漢服,改穿滿服。
順治4年正月頒布了剃發(fā)令,引發(fā)了漢人強烈不滿,漢人則用正月不理發(fā)來表達對明朝舊例的思念,所以正月不剃頭是為了思舊,逐漸演變成了死舅舅。

自己腦袋上的頭發(fā)跟舅舅的生死真的會有科學上的關聯?
這顯然是不可能的!
正月里父母為啥不讓剃頭?其實在以前,不只是正月,只要父母不同意,每個月都不讓剃頭。中國自古就非常重視衣冠服飾。漢人從小受的儒家教育也是“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成年之后,無論男女都要把頭發(fā)綰成發(fā)髻盤在頭頂。
剃頭的開始是在清兵入關。
那么為什么正月要有這么一個莫名其妙的禁忌?這究竟是誰規(guī)定的呢?這要從一些歷史資料說起。
有些故事要從清朝開始
近幾年有很多科普文章提到,清軍入關時候,為移風易俗,強令漢人剃發(fā)留辮,下達了一“剃發(fā)令”。為強硬執(zhí)行,更是有“留發(fā)不留頭,留頭不留發(fā)”之說。
在大清國的高壓下,以及逐漸安定的盛世之治,剃發(fā)政策得以正常實施。一些文人士大夫也不再高喊“頭可斷發(fā)不可剃”,而是以“正月不剃頭”來表達對前朝的思念,實為“思舊”,為了掩人耳目,訛傳為“死舅”。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版《掖縣志》里記載道:
“聞諸鄉(xiāng)老談前清下剃發(fā)之詔于順治四年正月實行,明朝體制一遍,民間以剃發(fā)之故思及舊君,故曰'思舊’。相研既久,遂誤作'死舅’?!?/p>
所以“正月剃頭死舅舅”這事并不是迷信,跟舅舅也沒一毫關系。只是當時的漢人正月不剃頭,才有臉面去面見祭祀先祖。久而久之,“思舊”誤傳成“死舅”,舅舅就背了這個鍋。


后來人們在正月,也就是新年的第一個月不剃頭的做法表達自己對前朝的思念與內心的憤怒,寓意“思舊”但是后來傳著傳著,就變成了“死舅”所以這個“正月剃頭死舅舅”的說法也就流傳開了。
說到底,正月不剃頭,無非是迷信的一個形式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