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課間和家長溝通時,有家長提到,自己家的寶貝不愛閱讀,只希望爸爸媽媽來讀,聽得時候也沒有興趣,該怎么辦呢?在這里,給各位家長說一說。 孩子為什么會沒有興趣呢?大致的原因有以下幾個:第一,從小就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興趣,缺乏閱讀環(huán)境;第二,孩子更多的時間在看電視或者玩游戲,在很大程度上削減了對于書籍的興趣;第三,可能是家長的對待方式不得當,孩子有想看的書時,可能家長會說原來的還沒看呢。 那我們該怎么改正這種孩子不愛讀書的情況呢? 首先,我們可以為孩子創(chuàng)設(shè)一個良好的家庭讀書條件。 一個家庭有沒有書,孩子能不能經(jīng)常能接觸到書,這和孩子是不是喜歡閱讀有著很大的關(guān)系。如果條件允許,家長可以買一些適合孩子年齡或者知識水平的書籍,只要是對孩子閱讀有益的書籍,先買好,放在孩子每天都可以見到的,碰到的地方。時間一長,孩子每天所看到的都是書,隨意的翻翻看,日積月累,孩子也會知道許多原本不知道的東西,慢慢的就會對書籍產(chǎn)生興趣了。 然后,家長可以成為孩子最好的讀書伙伴。 身教重于言教,熱愛讀書的家長,才能培養(yǎng)出熱愛讀書的孩子。小低年級的孩子在很大程度上,還在模仿著家長的行為。所以,這個時候,至關(guān)重要,家長需要言傳身教。 家長首先要喜愛閱讀,懂得閱讀的方法,了解書籍的內(nèi)容,這樣才能指導(dǎo)孩子閱讀,用自己的行為潛移默化地帶動孩子喜歡閱讀。培養(yǎng)孩子養(yǎng)成閱讀習(xí)慣的初期,最重要的是要多讀故事給孩子聽,而且,在這里,一定要讓孩子參與到家長的閱讀中來。家長可以在讀故事的時候,多問問孩子如果你是小主人公,你會怎么想怎么做呢?你覺得故事之后應(yīng)該是怎么發(fā)展的?為什么會這樣發(fā)展呢?等等一系列可以讓孩子參與進來的問題,而不是家長在講,孩子在想別的事情。家長也可以找一些情節(jié)簡單的故事,讓孩子為這個故事想一個更精彩的結(jié)尾,或者仿照它,自己想一個類似的小故事。 這樣不僅可以延長孩子有意注意的時間,而且可以增加孩子的識字量,激發(fā)孩子的想象力,促進他們的情感發(fā)展,更重要的是可以培養(yǎng)他們讀書的興趣,從而使學(xué)生自覺自愿地想去讀書。 最后,給予孩子充分的閱讀時間。 如果孩子自己再閱讀一本書,我們可以給予孩子充分的閱讀時間。在閱讀期間,可以經(jīng)常問問孩子,“讀到哪里了呀?我都看到它們受傷了?”“爸爸媽媽也很感興趣,能給我們講講么?”在孩子講的時候,家長一定要配合孩子,通過我們的表情、語氣、動作或者話語,充分地肯定孩子,給他自信,讓他繼續(xù)閱讀下去。如果孩子有不明白的地方,家長要給孩子講解,不要讓他囫圇吞棗的就過去了。 等孩子讀完了,還可以問問他有什么感受呀?你覺得主人公是個什么樣的人或者動物呀?等等。從這樣的閑聊中,偶爾加入家長的個人意見,當然。在這里一定要讓孩子知道這是家長的想法,而不是什么固定的答案,以便讓孩子閱讀的熱情維持一定溫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