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的價值在于,你可以從無到有,創(chuàng)造出一些東西。即使不是全權(quán)掌控,至少也參與了其中某一個環(huán)節(jié)。
價值感往往和成就感聯(lián)系在一起。我們在職場中獲得了成就感,就更容易找到自己的工作價值。
各行各業(yè),都能找到自己的價值。治病救人,發(fā)明創(chuàng)造,其中的成就感顯而易見 。一件產(chǎn)品出來,你能看得見摸得著,你知道自己的勞動,是有價值的。談成了一筆訂單,攢成了一次合作,你也知道,那些辛苦沒有白費。
我們有時覺得工作沒有意義,沒有價值,很可能是因為,缺少該有的成就感。所有的時間、精力、熱忱,究竟都是“錯付了”。這種自覺“錯付”的打擊,所帶來的挫折和失落感,超過什么都不做的躺平。因為后者從來就沒有打算真的好好做一件事。沒有開始,沒有投入,就沒有期望;沒有期望,也就談不上什么失望。付出,期待,之后的失望,才會帶來有份量的沖擊。
如何獲得該有的成就感,找回工作的價值?
第一步,你先要行動起來。不要因為害怕失望,而放棄開始的勇氣。說實話,這世上沒有任何人能確保,只要一啟動,肯定能成功。在結(jié)果出來之前,都只有一個大概的預(yù)判。穩(wěn)重一點的,有八九成把握,才會進場,放手去做。樂意冒險的,兩三成就肯干。更有“賭一把”心理的,看不到一成的可能,也敢上去搏一搏。不管成算幾何,基本的前提都是要上場。否則,就算已經(jīng)有了99%把握,你還因為要算那最后的1%,而遲遲不能開始。無止境的“等等看”,不會帶來任何的成就感。
第二步,定一個具體且可量化的目標(biāo)。我們做事情,毒雞湯少喝,雞血少打,但不能漫無目的地太隨性。做事,就要有做事的樣子。今天用1小時來跟進甲項目,就要充分用好這一個小時。要完成的目標(biāo),溝通確認哪些事項,突破或提升的點在哪里……按照自己的清單去執(zhí)行,事項完成后的一條條小勾勾,就是這1小時該有的成就。無數(shù)個1小時累積起來,想沒成就感都難。
第三步,進行定期自我清盤。這一點,看上去和前面有點矛盾。好不容易積累的成就,居然要定期清理掉?非也非也。外在的成就,不需要你去清理或清盤。有就是有,沒有就是沒有。需要清理的,是我們對這些東西的成就感。過去的已經(jīng)過去,不需要躺在上面沾沾自喜。整天數(shù)著從前的成就,很可能因此而背上太多負擔(dān)。心里的姿態(tài)高了,繼續(xù)往前往上,就難了。芥菜樹下看,客觀上你可以是個人物。但如果常常自己覺得自己是個人物,那也許就什么也不是。心理上輕裝上陣,沒什么壞處。
如果此時還糾結(jié)于工作的價值,不妨嘗試動起來,尋找應(yīng)有的成就感。
原創(chuàng)不易,一見你就happy。轉(zhuǎn)載需本人授權(quán)。敬請關(guān)注:<芥菜樹下>,閑扯工作,南北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