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幼兒園老師工作辛苦,平時要照顧30多個孩子的生活,還要組織各種各樣的教育活動,更別提各種會議、文案、評比、參觀。
不過,當過幼兒園老師的才知道,最難做的不是這些,而是和家長打交道。
雖然大部分家長還是很配合老師工作的,但一個幼兒園總有那么幾個難搞的“戲精家長”,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
以下內(nèi)容來自身邊幼兒園老師們的真實經(jīng)歷,如有雷同,我就不細說為什么了......
每一個育兒博士后家長都有一顆做學術研究的心,但基本沒有真的修過學前教育學。
帶娃這些年,她們飽讀各類育兒公眾號、常年混跡于各種媽媽群,建立了一種“自創(chuàng)且深信不疑”的育兒體系,熱衷于質(zhì)疑老師的教育方式。
她們深愛在朋友圈轉發(fā)育兒文章,并評論上自己撰寫的500字小作文,有時候還會轉發(fā)給老師,強行召開“微信學術研討會”,和老師交流育兒經(jīng)驗。
其中的佼佼者會走上育兒博主的道路,公眾號一般叫做“XX媽媽”、“X媽看世界”、“X媽育兒觀”,并吸引一批又一批新的育兒博士后。
輪回往復,學術研究的規(guī)模也就愈發(fā)大了。
監(jiān)控大隊總隊長們往往很土豪,有兩點可以證明:
第一,她們家不缺電話費。隔5分鐘就給老師打個電話,每次指令之間的邏輯讓人摸不著頭腦。5分鐘前還是“老師你讓孩子多喝點水”,5分鐘后就是“老師你給她喝太多水了記得帶她上廁所。”
第二,基本都住在幼兒園附近的高價學區(qū)房內(nèi),步行5分鐘可以到幼兒園都處于底層;住在幼兒園對門小區(qū)的才算勉強及格;站在陽臺上就可以看到教室窗戶的,那才是最高境界。
不得不感嘆一句:為什么她們不用上班?
她們是幼兒案件名偵探,是犯罪心理專家,也是編劇和導演。
她們深信自己孩子說出的每一句話,“媽媽,老師今天打我了”能立刻讓她們敏感的神經(jīng)一觸即發(fā)。
她們能根據(jù)孩子的一句話在腦內(nèi)展開完整想象,腦補一出大戲,并以此為依據(jù)來找老師理論。代表作品有:《惡毒幼師暴打5歲女童》、《全班孩子聯(lián)合起來欺負我兒子》等。
人生如戲,別人的安排你只能服氣。
每一個幼兒園的家長群體中,都有一兩個“會看病”的爺爺奶奶。平凡的老頭衫遮不住他不平凡的光彩、碎花的婆婆裙不及她凌厲的姿態(tài)。
不管孩子得什么病,只要經(jīng)過他們的診斷,立馬會變成“過一會兒就好了”。發(fā)燒39度,過一會兒就好了;手足口病,過一會兒就好了;上吐下瀉,過一會兒就好了。
更有個別的“神醫(yī)”不愛與老師交流,孩子得了傳染病也往幼兒園里送,用自己“資歷”讓晨檢的保健老師無言以對。過了很多會兒孩子也沒好不說,整個班都不得不隔離。
醫(yī)者仁心,隱世神醫(yī)狠心。
我媽說,麻將場上最不能惹三種人:高齡老太太、紋身社會人、全職媽媽。
6點的幼兒園如果還亮著燈,要么是老師在加班做環(huán)創(chuàng),要么是賭王的孩子還沒有被接走。似乎沒有什么比麻將桌上的輸贏來得更重要,以至于她們時常忘了來幼兒園接孩子。
老師每次打電話過去,即使能清晰地聽到那頭胡牌的喜悅聲,但當代賭王還是會說:“老師我今天有點事忘記了,麻煩你幫我看一會兒孩子,我馬上就來。”
也有個別“盡職盡責”的,每天會派不同的牌友來幼兒園代接孩子,老師是提心吊膽,生怕哪天孩子被拐走了......
東西南北中,帶娃挺輕松。
小朋友要有小朋友的亞子,怎么能不去幼兒園呢?
愛崗敬業(yè)模范的孩子是幼兒園的全勤王,還經(jīng)常蟬聯(lián)“全班第一個到的孩子”年度總冠軍。
每次春秋游等外出活動,總有一個肚子痛/發(fā)著燒/著了涼的孩子在愛崗敬業(yè)模范的執(zhí)意堅持下跟著隊伍出行,最后一定會拉了/吐了/病情加重了。
去之前是“中班秋游就這么一次,不能錯過”,去之后是“老師你怎么照顧的,我家孩子去的時候病還沒那么重?!?/span>
我家孩子體驗生活,。
總會有一些家長在孩子剛進幼兒園的幾周內(nèi)就和老師親如姐妹。
平時,她們會在朋友圈里和老師親密互動,點贊是必須的,時常還要留言評論,常用句式有:“我也好喜歡XXX”、“這個我朋友可以代購”、“X老師今天好漂亮呀”。偶爾還要給老師送點吃的喝的,不許推脫。
然而,如果老師沒有“偏袒”自己的孩子,這些“表面姐妹”很容易翻臉不認人。
更有甚者,三年來和幼兒園老師親如一家,孩子畢業(yè)之后拿著記了3年的小本本回學校討說法......
她們的性格,真是像黃鸝一般和順呢。
9012年了,還是有人覺得學前教育沒什么用,幼兒園就是帶帶孩子。
老師展示了好幾套優(yōu)質(zhì)繪本,他問為什么不教拼音;老師請他體驗孩子平時玩的數(shù)學游戲,他問為什么不教加減乘除......
“不要輸在起跑線上”是他的座右銘,孩子背出的古詩是他身上最閃耀的勛章。
孩子啊,距離高考只有4380天了呀!
中年公主們面容姣好,孩子也繼承了優(yōu)良血統(tǒng),從小便被人夸長得好看。
只可惜,這些孩子似乎很容易體弱多病,幼兒園一個禮拜上五天課,中年公主的孩子可能要請三天。雖然有時候可能只是公主們要帶孩子去社交/去購物/去旅游/純粹想休息而已。
不過,每每幼兒園里要表演節(jié)目,中年公主不僅不會缺席,還會帶著孩子殺回來搶C位。
誰還沒有一個公主夢呢,嚶嚶嚶。
幼兒園班級微信群是個充滿奇幻色彩的地方,總有家長能將收到兩個字擴寫成500字小作文才是真本事。讓我們看下面這段示范:
似乎只能回“收到”的家長,在老師面前是抬不起頭的。
只要寫得夠長,總有家長會錯過老師的通知。
真愛網(wǎng)創(chuàng)始人手握整個街道的單身男青年信息而幼兒園的單身女老師們,是她們最熱衷于撮合的對象。
每次來接孩子,總不忘拉上老師聊上半小時天,先扯5分鐘孩子的表現(xiàn),然后用15分鐘介紹3~5位優(yōu)質(zhì)男青年,最后用10分鐘來總結近幾天收集到的小區(qū)八卦。
要不是孩子在一旁大喊一聲:“奶奶,我們什么時候回家??!”,老師真的很難脫身。
幼兒園女老師嘛,婚戀市場上最吃香了呀!
對幼師來說,記住全班30幾個孩子以及他們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叔叔阿姨小姑舅舅大姨媽的臉不難;但對選擇性臉盲家長來說,記住老師的臉好像并不是那么容易。
幼兒園的大門是一道分水嶺。走進幼兒園的大門,她們的任督二脈被打通,塵封的記憶被喚醒,見到老師熱情微笑,幾句寒暄不失禮貌;而走出幼兒園的大門,她們再次被臉盲癥困擾,遇到老師和她打招呼掩面就走,仿佛從來未發(fā)生過交集。
臉盲不是病,裝起來要人命。
最后的話
感覺看到這里,不少人都準備好留言罵我了。我不得不為自己辯解幾句。
幼兒園里,99%的家長都是通情達理、為老師分憂、為孩子操心的好家長!可是,真的會有那1%“戲精”,給老師添很多麻煩,甚至把老師逼向辭職的結局......
如果你是老師,遇到“戲精”家長,記得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妥善地處理問題,但也不要一味地由著她們來;如果你是家長,也千萬不要成為上面那樣的“戲精”哦~
好了,辯解完了。如果還是要留言罵我的話,我...我也只好忍著了,嚶嚶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