斧鉞
古代文學(xué)作品中,有無數(shù)的英雄好漢。這些好漢個個力大無窮。《說唐全傳》的隋唐第一好漢李元霸,使用的鐵錘重八百斤。唐代一斤等于661克,李元霸的鐵錘重達一千多斤,世界舉重冠軍也舉不起來呀!
劍
較之于這世間第一條好漢,(《三國演義》中的典韋,使用的雙戟是八十斤。三國時的一斤等于現(xiàn)在的220克,典韋的雙戟是三十五斤,應(yīng)該比較可信,但現(xiàn)代人要想舞起來,也是相當不容易的。
戟
《舊唐書·闞棱傳》載:闞棱的大刀長達三米?!缎绿茣埮d傳》載:張興的大刀為二十斤,一刀下去幾個人頓時沒命。這些都是正史,但很多人還是把它當小說讀。
古代兵器
古代的兵器究竟是多大、多重呢?這個問題很容易搞清。據(jù)明代戚繼光《練兵實紀》:明軍使用的兵器,腰刀“長三尺二寸,重一斤十兩,柄長三寸”,或“長三尺,重一斤十兩”;長刀刃長五尺,銅護刃一尺,柄長一尺五寸,共六尺五寸,重二斤八兩。明中晚期的長劍長99厘米,凈重一斤五兩。這些數(shù)據(jù),是完全可信的,與小說或其他資料上的記載,差距顯然很大。
練兵實紀
清代的兵器,留存的實物較多。清早期蝙蝠裝長劍,通長94厘米,刃長77厘米,柄長17厘米,寬4厘米,厚0.6厘米,重1100克。清晚期的牛尾大刀,刃長67.85厘米,柄長21厘米,重1048克;清晚期雞冠頭大刀,通長97厘米,刃長65厘米,重1.5千克;圓徑菱首全鐵劍,通長79厘米,刃長64厘米,寬4.5厘米,厚1厘米,重925克。
由此看來,古代的實用兵器并不特殊。使用的冷兵器,跟現(xiàn)代的差不多,現(xiàn)代人是能夠正常使用的。
大山章氏使用的大刀
舊時桐城東鄉(xiāng)以武勇著稱,村民至今仍習(xí)武成風(fēng)。明清時期,曾出了武進士、武舉人多人。在東鄉(xiāng)大山村(今樅陽縣),存有清代地方武士使用的大刀。經(jīng)實測,大山章氏使用的這把大刀長達2.42米,還不包括柄長,實際長度果達3米。刀重則達45斤,普通勉強拿起來,使用則是不可能的。
鏜
這把大刀,顯然能趕上小說中英雄好漢使用的兵器了,也遠遠超出明清史料上的兵器規(guī)格。這是不是偽造的呢?當然不是,《練兵實紀》等明清史料上的兵器規(guī)格,是供普通士兵使用的,將領(lǐng)使用的兵器都是特制的。而這些將領(lǐng),多是天賦異稟,不是常人能比的。一個人成功的上限是基因,這是客觀的的,更何況現(xiàn)代人特殊鍛煉的機會少,體力肯定是比不上古人的。
樅陽東鄉(xiāng)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