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電影《我和我的家鄉(xiāng)》,從影院出來,天空飄著小雨,天色黑透,遠近的樓體燈光呈現(xiàn)出魔幻的色彩。
適逢國慶中秋雙節(jié)際會,其實《家鄉(xiāng)》是一篇應景之作,有家才有國,國是千千家,小處著手,細節(jié)呈現(xiàn),反映國家的蒼桑巨變。中秋,萬家團圓,又是人們最想家的時候,打"家鄉(xiāng)"牌,無不觸碰到每個人內(nèi)心最柔弱處,再加上制作方請的都是大牌明星,《家鄉(xiāng)》想不火都不行。
突然想回去看看自己的家鄉(xiāng)怎么樣了。好在假期還有2天,第二天又是一個好天氣,陽光明媚,是出行的好天氣。
我有兩個家鄉(xiāng),一個是父母的家鄉(xiāng),河南南陽。每次填籍貫必填的,只是小時候不記事回過兩次,沒有任何印象。
還有一個是我從小出生長大的地方,新疆兵團123團車排子試驗站。父母六十年代支邊到此,滿眼的戈壁沙漠,除了一塊被當?shù)厝诉z棄的年代久遠的破舊的車架子上的木板,故得名車排子。這才是我真正意義上的家鄉(xiāng),無論飄泊在何處,走得再遠,我都會自豪地說,我的家鄉(xiāng)在車排子。
看看我的生活軌跡,家鄉(xiāng)對我的引力有多大。
88年走出家鄉(xiāng)到烏市求學,然后回奎屯工作。
然后北京、烏魯木齊,又回奎屯。
三番兩次想掙脫家鄉(xiāng)的引力,還是回到了原點,這個距離家鄉(xiāng)80公里的小城奎屯生活至今。
時過境遷,如今家鄉(xiāng)變化真大,變化最大的莫過于路了。以前有土路、石子路、柏油路,以土路為主,通往團部的路是石子路,在縣城才能見到柏油路面。
現(xiàn)在是一水的柏油路,平平整整的,通到每個小家小戶門前,甚至田間地頭。
到123團可以選擇兩條路走,一條是走奎阿高速,到128團出口下高速,走團場公路十幾公里就到了;另一條穿新建的胡楊河市,過125團,奎屯水庫、車排子水庫到達目的地。我選擇了后條路線,可以欣賞一路田園風光。
只有到鄉(xiāng)下走一走,才能真正體會到為什么十月要叫金秋十月,一路上都是成熟的莊稼和豐收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