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然簡介:陳艷萍,湖北天門人,現居武漢。從生命的原香出發(fā),與美同行,抒寫生活,鄉(xiāng)愁,詩情以及遠方。已出版散文集《故鄉(xiāng)的女兒》。
竹子的種類超過一百五十種,遍布世界各地。
有人對中國歷代詩總集出現的植物進行統(tǒng)計,發(fā)現,竹子是出現首數比較多的植物之一。也或者說,是前十名。但是,都未曾說明到底是什么品種??梢娤胍宄侵参飳W家不能。
弄不清楚品種,不要緊,不妨礙我們對于竹子的了解。幾千年前的漢代,人們用竹子制造竹簡,在上面刻字,傳播文化。更早的殷周時代,人們用竹竿制箭,也或編制竹器。
自古以來,有竹的成語,有竹的詩歌,有竹的書畫,有竹的樂器,關于竹的說法,關于竹的典故,如竹海深深。古人愛竹,說竹“虛心有節(jié)”。古人愛竹,把它喻成君子。古人愛竹,說它四季常青。
竹子極易成活,移入庭中,即成高樹。但移的時候,要注意天氣。大太陽的時候移栽竹子,竹葉卷起來,就活不過來。得是下雨之前最好,多帶些土,種下去后,逢一場雨,就是天時地利。
它品性高潔,能令俗人之舍,不轉盼而成高士之廬。它干凈純粹,身邊只要不是自己的同類,便把它擠至枯萎。這一點,杜甫曾寫詩句,表達對于竹子的痛恨:“新松恨不高千尺,惡竹應須斬萬竿。”笠翁說竹子:神哉此君,真醫(yī)國手也!蘇子愛竹,他說: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晉.裴啟《語林》:王子猷嘗暫寄人空宅住,使令種竹,或曰:暫住何煩爾?嘯詠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無此君?
春天,是竹子生發(fā)的季節(jié)。有竹子的地方,今天冒出一截竹筍,明天又冒出一截竹筍,也或者一夜之間,冒出很多很多竹筍。山里的人家,這時候,就去采竹筍了。但是又說,竹筍是發(fā)物,不可多吃。
竹筍是青菜,為何是發(fā)物?我猜測,春筍的生命力極其旺盛,幾天就可以冒出十幾厘米。就算被拔起來,也還帶著旺盛的生命力。那個生命力,就是發(fā)物的因子。
他們還說,這東西不能放,當天就得把它剝出來,煮熟,晾干,再放冷凍箱,可以吃到過年。沒有冰箱的時代,煮熟后曬干,也可以存很久。越是生命力強的東西,越不經放。那個生命力,不能讓竹筍快速生長,就會用反作用力讓竹筍迅速衰敗。
聽說筍分野筍和家筍。家筍是居民自己種的竹子旁邊生發(fā)出來的筍,粗大,肉厚,吃起來些許麻口。幼筍不拔,長大了就是又粗又長的竹竿。而野筍呢,是大自然的饋贈。只要有野竹子的地方,春天,會發(fā)出很多竹筍。野筍清香,口感好。不拔的野筍,長大后,山里人砍它回來,糊籬笆,搭瓜架。竹子的長短,襁褓之中已注定。隨著年歲增長,只長粗壯。 以往,住在山里的人,會讓竹子長大,用來編織籮筐,斗笠,涼席,曬墊等物質。時代的發(fā)展,塑料制品的流行,手藝人歇著了?,F在的竹筍,也就是拔出來吃。人們還是會覺得可惜,就說,一根竹筍就是一個竹簍。
初生竹子的生長速度,讓人驚嘆。一天,兩天,幾天不見,就可以一米多高。拔苗助長,是一個笑話,但是用在竹子這里,是恰當的,它好像真的被人拔過。十天,半月,一月,兩月,就可長到兩米多高。我想,能不能研究一下,竹子擁有什么樣的生長力。這樣,就可以注入到別的植物,讓它們也長快一些。
赤壁和咸寧交界處,大片竹林,素有竹海之稱。大約就是在這樣的竹林里,魏晉七位賢士喝酒唱歌彈琴,抒胸中郁氣。大約就是在這樣的竹林里,王維“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span>
越往里,竹子越多,頓感天色暗下來,風涼起來,和竹子之外的世界,恍如不是一個太陽,不是一種清風??炊嗔穗s草叢生的山林,撲進竹子的世界,頓時耳目清靜俗慮頓消。
天黑之后,山風吹過,竹子清香四溢。影子鋪在地上,是一幅幅活著的竹葉畫。古人中,最善于畫竹的是元朝女畫家管夫人。她的丈夫叫趙子昂,很善畫馬。人們總以為馬難畫,而竹子簡單,其實不是。畫馬難在馬本身,而竹子,難畫的是韻致和精氣神。竹葉飄搖,看起來亂,其實很講究,它的方向、疏密、濃淡,肥瘦,整體姿態(tài),把握起來很難。既要技巧,更要心智,才能把竹畫活。自古以來,竹子就代表著氣節(jié),這種內在的東西,也很難表達。
畫竹,大多不會用竹的本色,而是用墨。畫墨竹,大約就是看見這夜色里的竹子,被它的美迷住了。還有一種竹也好看。砍下的竹枝,太陽下一曬,尖葉子卷起,雖是不活之兆,卻風姿綽約,韻致超絕,不輸鮮活之時。
寫起竹葉之美,驀然想起那年,大雪紛飛,我們團聚在湖南母親家過春節(jié)。臨離開的前一天,母親帶我去爬屋后的大山。氣溫低,起了凍,每一片尖尖的竹葉像被包裹了一層薄澈的玻璃,晶瑩剔透。有些負重,輕輕垂擺著,如同清亮的池底蕩漾的水草,雅得不可方物。
我聽說,竹子也開花。但竹子開花,往往不好,那是生命的絕唱。沒有營養(yǎng)了,自己死去,把生的機會讓給旁邊的后代。
竹子,喂養(yǎng)著珍稀動物熊貓,可以說,沒有竹子就沒有熊貓。熊貓貴重,而竹子也同樣貴重。但竹子,又的確很平凡,到處都有。竹子這種既平凡又偉大之處,頗有些像真理。
這幾天,剛剛聽見一個關于竹子的故事,記之。
自古以來,就有竹子是蛇的舅舅之一說。盲人走路怕被蛇咬,手拿竹竿不斷敲擊地面,蛇聽到后馬上避開。“舅舅”來了,它怕挨打。住戶人家怕蛇,就多備幾根竹竿,到處放著。進門出門均敲擊幾下地面,蛇就會躲開。
文章末尾,發(fā)一則啟事。朋友們,有資源的,有需求的,愿意幫忙的,請聯(lián)系我,謝謝。
心然約稿:陳艷萍,筆名心然,現居武漢,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自由寫作者,出版了散文集《故鄉(xiāng)的女兒》,有個人自媒體公眾號《心然的原香》。每個人的一生都是一部大書,每個人的一生都值得書寫,如果您或者您的朋友想為自己寫一本傳記,如果您或者您的朋友是企業(yè)家,想為自己寫一本傳記,也或者需要其它類型的文字,可以聯(lián)系我。電話:17762570121。微信號:15818820884。謝謝。
《故鄉(xiāng)的女兒》是一本散文集,全書分六個篇章:《日暮鄉(xiāng)關何處是》、《拂水飄綿送行色》、《田園瓜蔬新米粥》、《回望更覺滋味長》、《一片冰心在玉壺》、《月掛青天是我心》,全九十三篇文字。
我用談家常式的行文風格,說故鄉(xiāng)的風俗、風景、風物、食物、人情、地理。其實也沒有分開,每一篇描寫物的文字里都有人,每一篇描寫人的文字里都有景 ,而情,那更是必須的,旋流在我的每一個文字里。
誰不念兒時?誰不憶故鄉(xiā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