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一個故事:一個姑娘遠(yuǎn)嫁了,邀請親戚前去參加婚禮。
表妹最先趕到現(xiàn)場,她隨了禮金800,對方回了1600。表妹竊喜,以為遇到了傻子。
過了一會,她又看見旁邊的人隨了200,回了400,就趕緊打電話叫來了哥哥。
哥哥捂著口袋,帶著笑意,一路小跑著來了。
“恭喜恭喜啊,這是我的一點(diǎn)心意?!备绺珉S了禮金1萬。
此時,表妹正站在不遠(yuǎn)處,得意地看著哥哥。哪知哥哥喪著個臉過來說:“他們只給我回了2000,說上限回2000。”
本想著靠隨禮掙一筆,沒想到卻賠了一筆,太令人心痛了!
隨禮見情商
知乎上曾有個問題:“哪個細(xì)節(jié),會讓你忍不住去佩服一個人的情商?”
一個高贊回答是:“不怕隨禮,更會隨禮?!?/p>
是啊,多少交情,都斷送在隨禮上;又有多少交情,是成于隨禮的。
中國是個禮儀之邦,自古以來就崇尚“禮尚往來”。
結(jié)婚、生子、升職、加薪、喬遷、生日……但凡人情世故,都逃不開一個“禮”字。
禮到了,情也就到了;沒了禮,也就沒了交情。
心理學(xué)教授竇東徽曾說:“禮物的價值由三個方面構(gòu)成:物品本身的價值、禮物的使用價值和寄托在禮物中的情感附加值。”
隨禮,其本質(zhì)是一種情感的溝通,代表著你的生活態(tài)度。
拒絕一切“禮”上的往來,也就拒絕了與他人親近。一個不談情,只談理的人,只會讓人避而遠(yuǎn)之。
而那些情商高,會辦事的人,往往是從會“隨禮”開始的。
杜月笙,早年在青幫還是個小門徒時,因為一次挺身而出,解了幫派的困局,獲得了“阿桂姐”的賞識。
“阿桂姐”故意考驗他,帶他到賭場贏了兩千多塊大洋,看看他怎么花掉這筆足以買下一套豪宅的錢。
令“阿桂姐”刮目相看的是,杜月笙既沒有買房置地,也沒有吃喝玩樂,而是用這筆錢還清了早年的欠款,其余的,全都當(dāng)“禮物”送給了曾經(jīng)一起打拼的小兄弟。
有句話說得好,財聚人散,財散人聚。
一個通曉世事人情的人,不會在“隨禮”上馬虎。
你隨出去的每一份禮,都代表著他人在你心中的份量。
隨禮見人品
俗話說,人無品,不可交。
隨禮看似是很個人的行為,但正因為這一點(diǎn),恰恰反映了一個人真實的人品。
《舊唐書》中說:“不敬他人,是自不敬也?!?/p>
一個對他人無禮的人,實際上是對自己無禮;一個想要獲得他人尊敬的人,首先要學(xué)會以禮待人。
春秋時期,孔子在家開壇講學(xué),聲名遠(yuǎn)播,國君魯定公便邀請他到宮中講學(xué)。
當(dāng)時,魯國的大家族季府,想與孔子攀上關(guān)系,就派管家去看望孔子,還專門備了一只烤乳豬給孔子送去。
但孔子并不想結(jié)識季府,又不能不顧禮法,于是便備了回禮,親自給季府送去。
生活中,許多人會通過隨禮來結(jié)識朋友,增進(jìn)感情,表達(dá)關(guān)心。
今天你是隨禮的人,明天就可能是收禮的人,所謂來而不往非禮也,人情社會,本來就是個循環(huán)。
然而,人上一百,形形色色,并不是每個人都會在“隨禮”這件事上,既能成全自己,又愿顧及他人。
《論語》曰:“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p>
一個成熟的人,他看重的往往是人與人之間的道義;而一個淺薄的人,他只在乎自己的利益。
“范進(jìn)中舉”的故事,大家都不陌生。
他參加科舉考試屢屢落第,一直到五十多歲,還只是個童生。
因為沒有功名,他生活窮苦不堪,寒冬臘月里還穿著單衣,凍得直打哆嗦。鄉(xiāng)親們看不起他,就連他的岳父也嫌棄他。
終于有一次,因為主試官的抬舉,范進(jìn)考上了舉人。
他們只盯著“看得見”的利益,只攀爬達(dá)官顯貴的家門。而擁有大格局的人,他們放眼長遠(yuǎn),看見一片空地,就想象出了整片森林。
清朝紅頂商人胡雪巖,就是一個深諳隨禮之道的人。
有天,他正與幾位掌柜商談事情,有位陌生人突然上門求助。
原來,此人做生意遇到了困難,急需一大筆錢周轉(zhuǎn),他想低價賣掉自己的家產(chǎn),換取錢款。
胡雪巖聽說后,沒有趁機(jī)壓價狠賺一筆,而是按照市場行情,買下了那人的家當(dāng),還說道:“我只是暫時替你保管家業(yè),待你東山再起時,相信你會贖回去的。”
后來,這個人成為了胡雪巖生意上的合作伙伴。
不得不說,胡雪巖的這“禮”隨得太妙了,他不僅解了那人的燃眉之急,還顧全了人家的臉面,更為自己的生意鋪了路。
有人說,一個人的格局,決定了他發(fā)展的上限。
送禮的格局,也是做人的格局。
一個人若沒有全局觀念,將很難突破自己的人生。而擁有大氣魄的人,懂得抓住當(dāng)下的每個機(jī)遇,舍小利,謀長遠(yuǎn)。
你的隨禮水平,
暴露了你的層次
《紅樓夢》里有一段關(guān)于“隨禮”的細(xì)節(jié):
賈敬過生日,交好的同僚府邸都來隨禮,賈蓉負(fù)責(zé)接禮。
他按照各府的禮單,一一登記造冊,再寫謝帖讓送禮的人帶回去,還要拿些銀兩賞給送禮的人。
賈蓉說:“你要知道哪一家送了什么,以便日后回禮的時候,禮數(shù)能相當(dāng),不能人家送多了你送少了,人家送少了你送多了,這是做官人家最重要的一個檔案,是禮尚往來的關(guān)系。”
其實,不僅是做官人家,我們每個人,每個家庭,都應(yīng)該有自己的“人情檔案”。
這不是功利,不是無情,而恰恰是因為珍惜情分。
仔細(xì)想想,其實你隨禮的樣子,直接暴露了你為人的層次。
你的敷衍和無視,你的虛偽和奉承,都會變成行走路上的絆腳石;而你的體貼與周全,你的真誠與善意,都會變成前進(jìn)路上的登云梯。
點(diǎn)個在看,所謂人情復(fù)雜,復(fù)雜在權(quán)衡利弊;而人情簡單,簡單在以誠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