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世姻緣傳》第四十九回里有一句話:“凡事先小人后君子好,先君子后小人就不好了?!?/span>
人生在世,漂亮話誰都愛聽,也誰都會說,但千萬不要輕易對別人許諾漂亮話,否則容易讓雙方都被困囹圄。
把丑話說在前,應該是成年人該有的自覺。
丑話不是臟話,是明確規(guī)矩和責任,雖然聽起來似有隔閡,但實則是一種相互尊重的契約精神。
不管是誰,早就應該戒掉玻璃心,開誠布公地把丑話說在前面,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人的成熟往往是從把丑話說在前面開始的。
丑話不說在前,丑事就可能等在后
郭德綱說:比起磕過的頭,我更在意簽過的合同,比起滿嘴漂亮話,我更在意丑話說在前頭。
郭德綱發(fā)出這樣的感慨和曹云金當年的師徒恩怨不無關系。
2016年,師徒決裂,鬧得人盡皆知,兩人在收學費、拜師費、演出費上各執(zhí)一詞。
曹云金曾發(fā)表長文《是時候了,也該做個了結了》,細數(shù)與郭德綱的恩怨:
“號稱辦學授課,學期三年,學費每年8000,每月還要交500飯費,500生活費,吃飯要飯錢,住店要店錢。”
甚至還說,有一次因為交不上伙食費,被師父趕出家門。
郭德綱則反駁道:當年并沒有什么號稱辦學,在2002年,將近上萬的學徒費用,不是小數(shù)目,如果這么收費的話應該扭頭就走,趕快報警說有人詐騙。
曹云金隨后附上了他媽媽保留了十幾年的學費發(fā)票,而郭德綱則表示發(fā)票是弄虛作假。
誰是誰非,作為外人的我們可能永遠無法弄清楚,但是回看事件本身,圍繞的就是一個錢字。
雙方起初也都以師徒情誼為依托,根植在心的傳統(tǒng)人倫思想,讓雙方在事前都沒有把這一筆賬說清楚。
周國平說:“人做事情,或是出于利益,或是出于性情?!?/span>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江湖的各種紛爭和恩怨本就說不清道不明,感情在利益面前根本不堪一擊。
俗話說親兄弟還明算賬,更何況是沒有任何血緣的師徒關系。
與其大家都陷入丑事中,不如在開始就把丑話說在前,利益分配,薪酬標準都事先約定,也不至于鬧得滿城風雨,一個背上背叛師門的臭名,一個背上摳門無情的惡名。
要知道,事前不算帳,事后糊涂賬。
事前放下臉皮說丑話,就不會事后扯破臉皮說狠話。
丑話不好聽,卻是走向長久的利器
晚清首富胡雪巖,在創(chuàng)辦藥店胡慶余堂之初,就立下“真不二價”“戒欺”的行事準則。
在胡慶余堂藥店的大廳里,朝外,懸掛著“真不二價”的匾額,還有一塊黃底綠字的牌匾,這塊牌匾寫著“戒欺”,正對著藥店坐堂掌柜的案桌,朝里懸掛。
很顯然,這牌匾是給掌柜和伙計們看的,告誡屬下:“凡百貿易均著不得欺字,藥業(yè)關系性命,尤為萬不可欺”。
胡雪巖一直秉承著誠信經營的理念,“戒欺”二字,是胡雪巖對于自己藥店掌柜和伙計的告誡和警醒:一旦發(fā)現(xiàn)敢賣假貨,就會立刻將其開除,不會留一點情面。
△胡雪巖親筆提寫的戒欺匾
正是“戒欺”二字,成為了胡慶余堂以“江南藥王”飲譽120年的立業(yè)之本。
丑話看似不講情面,但把丑話說到位了,卻是走向長遠最妙的利器,能制約過程中的許多問題。
做企業(yè)如此,人際關系更是如此。
丑話更像是一劑預防針,可以避免交往中的小病小痛,不至于病入膏肓。
它可以讓彼此放下猜忌,不必為瑣事勾心斗角,也不必擔心落人話柄,莫名其妙地漸行漸遠卻又無可奈何。
知乎上有一個問題:怎么一眼就能把人看透?
其中有一個回答是,總是愿意把丑話說在前面的人,往往更值得信賴,而只會描述好處的人,要么不夠成熟,要么不夠坦誠。
與人交往,先小人后君子,講明規(guī)則利弊,避免生出嫌隙,從而疏遠彼此距離。
梁宏達曾說:不要怕得罪人,你越怕得罪人最終越得罪人,人最后害了自己的都是人情,磨磨唧唧的最終只會把自己掉進去。
一拍即合很容易,但為了維系關系對關鍵問題三緘其口,后面往往走得不會很順利,反而是那些把丑話說盡,把問題攤開的,關系多半是最穩(wěn)固的。
把丑話說到位,才不會讓大家都為難
網(wǎng)上看過一個故事。
一次好友聚會,朋友們都紛紛吐槽婆婆難相處,唯獨小琪在一旁怡然自得,一言不發(fā)。
好友納悶地問:難道你就沒有婆媳矛盾嗎?
原來,小琪在結婚前,婆婆便和她約法四章:
1、你不是我生的也不是我養(yǎng)的,所以不要期待我待你像親媽一樣;
2、如果你和我兒子有矛盾,你們自己解決,我不插手;
3、在各自的家里,請尊重彼此的生活習慣和生活品味,不要指手畫腳;
4、如果有意見,請當面直接表達,不要通過第三者。
開始時,小琪還曾和好友吐槽婆婆很無情,覺得婆婆沒有把她當自己人。
但相處久了,反而雙方越來越舒服。
婆婆的明智在于,把話都攤開了講,擺明自己的立場和原則,以免日后相處不愉快。
而小琪看著這約法四章,也明白了婆婆的底線,不會觸雷從而引發(fā)矛盾。
小琪對好友說:如果一開始婆婆就標榜自己會像親媽一樣對待自己,當看到她偏袒她兒子時,心里肯定很委屈,也很反感婆婆的說一套做一套。
這種把丑話擺在前面的相處之道,看似不近人情,實則是為以后省去了很多麻煩。
把丑話說到位了,讓雙方在開始就調整好心態(tài),擺正好位置,不至于讓彼此為難。
有一句話是這么說的:精誠合作時丑話前置,分道揚鑣時明碼標價,拎得清,不糾纏。
感情再親密,也應該彼此尊重,把利害關系劃分清楚,
關系再和諧,也不要隨心所欲,把契約精神交代明白。
佛語有云:有舍才有得,大舍大得,小舍小得,不舍不得。
只有敢于放下面子談利益,拋棄不好意思說丑話,才能在人際交往中不被動不委屈。
錢德蒼先生《治家修身語》里說:“君子斷其初,先明后不爭?!?/span>
丑話說在前,未必能讓人理解,但不把丑話說在前,也必定諸多麻煩。
做人最高級的智慧,從來不是滿嘴漂亮話,靠迎合奉承來取悅于人。
圓滑世故是一種能耐,但不切實際的言語最后只能讓人不歡而散,當我們懂得把丑話說到位,就少了許多煩惱,生活也必將開闊順暢。
點個在看,愿我們在為人處世中學會把說丑話說在前,讓人生之路越來越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