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人處世,最忌過度訴苦。
尤其是自己的家事和私事,對外人說得越多,越容易消耗彼此的關(guān)系。
一方面,沒有人會喜歡一個充滿負能量的人,動輒就把朋友當成自己的情緒垃圾桶,時間久了誰都會遠離。
另一方面,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
你和對方“掏心窩子”說了自己的家事,他可能扭頭就當成談資告訴了別人,如此一來,恩怨是非就多了。
記得三毛就說過:
“朋友之間再親密,分寸不可丟失,自以為熟,結(jié)果反生隔離?!?/strong>
因此,不論和某個人關(guān)系多親密,下面這幾件“家事”,爛在肚子里也不能說!
父母不睦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jīng)。
每個家庭細看之下,都不像表面看起來那么和諧,總會有爭吵、不睦的時候。
正如網(wǎng)上說的那樣:
“一家人整天面對柴米油鹽,總會有疲憊的時候,磕磕絆絆、吵吵鬧鬧也在所難免?!?/strong>
作為這個家里的子女,看到父母偶有不和的時候,委婉勸解也好,耐心安慰也罷,哪怕“置之不理”不想管,也比到處和別人控訴強。
若經(jīng)常將父母爭吵的事情告訴別人,除了會折損父母的顏面之外,剩下就只能招來對方的議論和恥笑,再無其他。
所以,守口如瓶很重要,知道什么該說,以什么樣的方式說,都會有不同的結(jié)果,也是考驗你的智慧。
與其指摘埋怨,倒不如置之一笑,父母的事情就讓他們自己處理,不插手、不計較,心底無怨天地寬。
千萬別因為自己的“一時口快”,給父母帶來困擾,也把自己的生活攪得一團糟。
子女不孝
看過一句話,十分贊同:
“世間的悲喜并不相通,“感同身受”也只是表面?!?/strong>
生活中,每個人都有各自的晦氣與無奈,誰都沒有時間和精力聽別人的抱怨。
如果將自己變成“祥林嫂”,你的哭訴和牢騷只會被人反復咀嚼,成為碎渣的那一刻,就只剩厭煩和唾棄了。
所以不要到處游說自己的不幸,哪怕子女再不孝,也最好不要向身邊人抱怨。
因為你不知道對方是抱有同情的心態(tài),還是只有看笑話的心態(tài),說得越多,反而越容易暴露自己的不幸。
最好的解決辦法,不是和外人訴說,而是和子女多溝通,多了解彼此的想法,才能及時解決矛盾。
到那時你就會發(fā)現(xiàn),也許并不是子女不孝,只是觀念有了代溝,才產(chǎn)生了分歧,只要多一點理解,父慈子孝并不難。
手足不和
兄弟姐妹,本是這個世上除了父母之外最親的人。
只是感情再深,也終究會有分開的一天,有了自己的家庭,也就有了不一樣的生活。
而生活境遇不同,觀點和想法自然也就不一樣。
在這種情況下,兄弟姐妹之間也會有矛盾和嫌隙產(chǎn)生,爭吵不和的事情時有發(fā)生。
但手足之間再吵再打,也只是“內(nèi)部矛盾”而已,一旦你對外人說了,情況就不同了。
不管你們不和的原因是什么,如果被外人知道了,再“添油加醋”地傳播一下,只會淪為一家人的笑料,讓人難堪。
尤其若再被有心人利用,從中挑撥離間,兄弟手足之間的矛盾只會更大,更加無法緩解。
因此,和自己的兄弟姐妹爭吵歸爭吵,打鬧歸打鬧,一定要關(guān)起門來自己解決,千萬不要傳出去讓人笑話。
永遠別忘了,自己家里的事,一定別找外人來插足!
夫妻矛盾
提及婚姻,有經(jīng)驗的人都知道——
相愛容易相處難,夫妻之間出現(xiàn)摩擦在所難免。
就如溫格·朱莉說:
“即使是最幸福的婚姻,一生中也會有200次離婚的念頭,和50次掐死對方的沖動?!?/strong>
所以,夫妻之間,最重要的就是用心經(jīng)營,學會如何讓婚姻走得更長遠,才是每個人的必修課。
而不是一有矛盾,就到處訴苦,把另一半說的一無是處,這么做除了會傷害伴侶的真心,還會增加彼此的隔閡。
況且,婚姻里的是是非非,身處其中的你尚找不到問題所在,旁人又怎么會知道呢?
和另一半的問題,亦是回到家里自己解決就好,攤開給別人看,只會成為別人口中的笑柄,得不到任何幫助。
只有相互體諒,彼此理解,日子才能越過越美。
記?。?strong>夫妻二人,有了尊重和包容,再大的矛盾也能化解,風雨同舟,才是正道!
有句話說得好:
“說話別拿過來就說,先掂量掂量著”。
凡事三思而后言,特別是自己的私事,知道什么該說,什么不該說,才能減少不必要的麻煩,既保護了自己,也尊重了他人。
少言,則少禍。
因此,張嘴說話前,務必深思熟慮,寧可無言,也別話多。
學會守口如瓶,換回家宅安寧。
點個在看,與朋友們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