鬧鬧一直是班級里的三好學生,但是老師最近發(fā)現(xiàn)他教的作業(yè)質(zhì)量很差。除了字跡潦草之外,而且有時作業(yè)會留有一小部分沒有完成,這另老師很詫異。大課間時,老師便把鬧鬧叫到了辦公室里咨詢狀況。
老師先問“最近是不是有什么煩心事?”
鬧鬧搖了搖頭說“沒有。”
接著老師問:“為什么這段時間總是完不成作業(yè)?”
鬧鬧答到:“這幾天爸爸媽媽出差了,爺爺奶奶過來陪他,但是奶奶太嘮叨了,每次我寫作業(yè)的時候他都在旁邊一直糾正我。我根本沒有辦法靜下心來寫作業(yè)。每天我只想早一點完成作業(yè),然后遠離奶奶的嘮叨!”
聽了鬧鬧的回答,老師一切都明白了,原來是奶奶的嘮叨,影響了孩子的專注力。老師又開導了他,并告訴他寫作業(yè)時一定要認真……
這件事提醒各位家長一定不要做影響孩子專注力的這幾件事!否則情況只會越來越糟!
行為一:不合適的關心和不停的催促只會讓孩子專注力越來越差。
無論做什么事都需要連貫在一起,只要中途被打斷就很難再有之前的興趣和感覺了,所以,在孩子專心的做某一件事時,比如正在玩玩具,寫作業(yè),或者是喝水吃東西時,家長一定不要總去打擾孩子。讓寶寶專心下來做某一件事,不去打擾孩子培養(yǎng)出來的專注力才是家人黑的禮物。
行為二:給寶寶太多選擇的余地,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假如只給孩子準備幾個玩具,那么,孩子的注意力就會集中在這幾個玩具上,但是如果給孩子準備很多的玩具,讓孩子手到擒來,但這樣孩子就會分心,太多選擇的機會,只會讓孩子不知道選擇哪個才好。
所以家長應該,給孩子提供,兩三個玩具就夠了,并且引導孩子去和玩具互動。這樣才更有利于寶寶的成長。
行為三:嫌孩子做的不好,總是參與到孩子做的事當中來,不停的干預孩子。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而且做每一件事是一定都有自己的想法。所以家長不要過度的干預孩子,讓孩子從自己思考的角度出發(fā)去看待事物,這樣才更有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長。
另外,孩子明明可以自己干好的事情,家長就不要跟著瞎參與了,你要做的是耐心等孩子完成,而不是自己動手做讓孩子在旁邊看,這樣只會破壞孩子的專注力和做事的興趣。
行為四:大人對孩子缺乏耐心,總是在一旁嘮叨。
幾歲的寶寶做什么事都是會很執(zhí)著的,也許你沒注意到你的寶寶可能坐下玩積木,一玩就是幾個小時,或者是讓小女孩自己玩芭比娃娃,她可能一下午都不出來。所以說寶寶做事都是執(zhí)著的,做一件事會反反復復的,這時候倆人要有足夠的耐心,不要總是在孩子旁邊嘮叨。
幾歲的孩子專注力很好培養(yǎng),但也很好破壞。要想讓你的孩子以后無論是學習還是工作上都有一個非常好的專注力的話,那從小就不要破壞孩子的專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