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縣西山寺
宋朝:孔武仲
吳王宮殿西山頭,蕭蕭爽氣長如秋。
武昌連都甚偪仄,頼有此山供勝游。
東南豪杰俱故舊,當年孝廉孫仲謀。
一朝名號僣九五,朱紫羅列皆公侯。
驩娛應似河朔飲,縹緲宜有云端樓。
危絃脆管落天上,飲散咸入西江流。
而今寂寞皆陳跡,遍地松竹清陰浮。
巖泉滴瀝醒四座,相見環(huán)珮鏘琳球。
龍泉寶氣亦消盡,磨劍只有空池留。
老僧向我說遺事,興廢反覆令人愁。
但當沈酣卷大白,徐趁明月牽歸舟。
鄂州
作者:孔武仲
綠柳陰陰蔽武昌,汀洲如畫引帆檣。
一江見底自秋色,千里無風正夕陽。
暫別勝游渾老大,追思前事只凄涼。
賢豪況有遺蹤在,欲買溪山作漫郎。
這兩首詩的是宋代鄂州當地的地勢風光,和風土人情,詩中不僅將鄂州的特色描寫了一遍,還贊嘆鄂州是一個令人向往的地方,詩人說在宋代鄂州的城區(qū)是綠樹如茵,特別是因陶侃而聞名的柳樹是遮天蔽日,將當時的鄂州主城區(qū)裝扮得像是仙境一般,除以之外鄂州另外一道引人注目的特別景色就是江面上是千帆過境,熱鬧非凡。
其實詩中更深層次的含義是借鄂州的景,以及鄂州曾經的歷史事件來抒發(fā)詩人的感情,詩人孔武仲(一○四一~一○九七),字常父(甫),臨江新喻(今江西新余)人。仁宗嘉祐八年(一○六三)進士,調谷城主簿,選教授齊州,爲國子直講。哲宗元祐初,歷集賢校理,著作郎,國子司業(yè)。嘗民族矛盾論恢復詩賦取地一下,攻擊王安石經義。進起居郎兼侍講邇英殿,除起居舍人,改中書舍人,直學士院。擢給事中,遷禮部侍郎,以寶文閣待制知洪州,徙宣州。紹圣四年,坐元祐黨奪耿,管勾洪州玉隆觀、池州居?。ā端螘嫺濉仿毠倭咧涣?,卒,年五十七。
從其經歷來看詩人就任過地方官員,也出任過中央大員,最高的職位就是現(xiàn)在教育部部長一職,再其任職期間的鄂州不僅是抗金前線陣地,更是北宋政治經濟軍事副中心,為了選拔有為青年進入朝廷給執(zhí)政者服務,孔武仲一生多次到鄂州進行了實地調查,不然他也不會寫出這么有意境,這么符合鄂州當地實情的詩句來。
后詩人因政見與當政者不合被貶謫,以至于其一生抱負未能施展,于是等到他再次來到鄂州時,便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尤其是在游玩完鄂州吳王孫權和一代文宗元結的遺跡后,更是心如刀割,想到自己空有滿腹經綸和才學竟然得不到重用,于是借鄂州景和古人感嘆自己和他們一樣生不逢時,不過最后詩人還是想明白了,還自我安慰了一番,像和元結一樣隱居在鄂州吟詩作畫,著書立說。
可惜的是,作為當時南宋的改革派,詩人孔武仲的影響力實在是太大了,其與兄文仲、弟平仲并稱“三孔”,當時大宋文壇和民間一直流傳“二蘇聯(lián)璧,三孔分鼎”的說法。
所以,盡管被貶謫后的孔武仲想學元結來鄂州隱居,可是保守們派擔心他來鄂州后蠱惑人心,加上當時鄂州有著大宋朝的大量駐軍和武將,政敵怕他到了鄂州得到這些擁有軍權的人擁護和支持,那無異于如虎添翼,于是找了個聲色犬馬的地方將他圈禁了起來,也是就是今天的安徽池州。宋代被圈禁是一種變相的政治犯,一直到死沒有皇帝陛下的旨意是不能隨便出圈禁境地的,否則會被株連九族的。
不過被圈禁了的詩人也沒有閑著,反而著書立說成就其完美一生,《詩書論語說》等百余卷,已佚。南宋王{辶葦}收輯孔氏兄弟詩文合刊爲《清江三孔集》,武仲詩文共十七卷,其中詩七卷?!端问贰肪砣乃挠袀??!】孜渲僭?,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清江三孔集》爲底本,參校民國初年胡思敬校本《宗伯集》(刊入《豫章叢書》,簡稱豫章本)、《宋詩鈔》(簡稱詩鈔)、《永樂大典》。校本多出底本的詩篇,附于卷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