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京師人楊從善陷虜在云中,以干如燕山,飲于酒樓。見壁間留題,自稱“太原意娘”,又有小詞,皆尋憶良人之語。認(rèn)其姓名字畫,蓋表兄韓師厚妻王氏也。自亂離暌隔不復(fù)相聞。細(xì)驗所書,墨尚濕,問酒家人,曰:“恰數(shù)婦女來共飲,其中一人索筆而書,去猶未遠(yuǎn)?!睏畋闫穑奋b及之。
數(shù)人同行,其一衣紫佩金馬盂,以帛擁項,見楊愕然,不敢公召喚,時時舉目使相從。逮夜,眾散,引楊到大宅門外,立語曰:“頃與良人避地至淮泗,為虜所掠。其酋撒八太尉者欲相逼,我義不受辱,引刀自剄不殊。大酋之妻韓國夫人聞而憐我,亟命救療,且以自隨。蒼黃別良人,不知安往,似聞在江南為官,每念念不能釋。此韓國宅也,適與女伴出游,因感而書壁,不謂叔見之。乘間愿再訪我,儻得良人音息幸見報。”楊恐宅內(nèi)人出,不敢久留連,悵然告別。雖眷眷于懷,未敢復(fù)往。
它日,但之酒樓瞻玩墨跡,忽睹別壁新題字并悼亡一詞,正所謂韓師厚也。驚扣此為誰,酒家曰:“南朝遣使通和在館,有四五人來買酒,此蓋其所書?!睍r法禁未立,奉使官屬尚得與外人相往來。楊急詣館,果見韓,把手悲喜,為言意娘所在。”(待續(xù)……)
【白話語音文字版】
京師(東京汴梁,今河南開封)人楊從善陷落在金人占領(lǐng)的云中(今山西大同),有一回他有事去燕山府(今北京一帶),那天是在酒樓上飲酒。他瀏覽著墻壁上一些墨跡詩詞,見到有個落款人自稱“太原意娘”,寫了一首小詞,里面都是回憶丈夫的思念之語。經(jīng)過辨認(rèn)姓名字畫,發(fā)現(xiàn)這位“太原意娘”竟然是自己表兄韓師厚的妻子王氏。楊從善自思:自從金兵進(jìn)犯中原,天下大亂以后,就跟表兄一家斷了聯(lián)系。仔細(xì)查驗“太原意娘”的題詞,墨跡未干,于是詢問酒家的人,店家說:“剛才有幾個婦女到這兒來一起喝酒,其中一人管我要筆,這詞就是她寫的,她們還沒走遠(yuǎn)?!睏顝纳岂R上起身追出去,很快就趕上了她們。
這幾個女人一起走著,其中一位身穿紫衣,佩戴著金馬盂,脖頸上用絲帛纏圍著,她見到楊從善滿臉驚愕,不敢當(dāng)著其他人跟楊打招呼,只能不斷的用眼神示意楊從善跟著她。等到天黑了,這些女人都散去了,那女人引領(lǐng)著楊從善來到一處大宅院的門外,她站著跟楊從善說:“之前我跟丈夫為了躲避金兵的鋒芒來到淮泗(今江蘇徐州附近)一帶,但我還是被金人抓住了。這伙金兵的頭領(lǐng)叫“撒八太尉”,他想逼我跟從,我義不受辱,刎頸自殺未遂。這個撒八太尉的妻子韓國夫人聽說此事,很憐憫我,趕緊命人搶救治療,治好以后,就讓我跟著她。我是在一片倉惶中跟我丈夫離散,不知他去了哪里?好像聽說他是在江南做官,我心里總想起他,不能忘懷。這里是韓國夫人的宅院,剛剛我是跟一些女伴出游,因心中傷感才在酒館墻壁上題詩,沒想到讓叔叔(這個叔叔是從自己孩子的角度稱呼)你看見了。希望叔叔找機(jī)會再拜訪我,萬一得到我丈夫的消息,希望您能來告訴我?!睏顝纳茡?dān)心宅子里有人出來撞見,不敢在這兒停留太長時間,他很悵然的跟表嫂王氏告別。后來,雖然他心里一直惦記此事,但也沒敢再去韓國夫人那宅子。
隨后有一天,楊從善又去那間酒樓,只是為了欣賞那里墻壁上的墨跡題詞,忽然見到另外一塊墻壁上有新寫的題記,還有一首哀悼亡人的詩詞,落款人正是表兄韓師厚!楊從善吃驚的向酒家打聽這是誰寫的?酒家的人說:“南邊朝廷派使者來這邊議和,住在接待的館舍中,剛才有他們四五個人到這兒買酒,這應(yīng)該是他們的人寫的?!碑?dāng)時明確的禁令還沒建立,宋朝奉使而來的官員及隨從還可以跟本地的外人交往。楊從善馬上去接待的館舍,果然見到了表兄韓師厚,兄弟二人緊抓對方雙手,又悲又喜,共話離別之情,楊從善趕緊跟韓世厚說了意娘(王氏)就在這里的話。(待續(xù)……)
【祥宏點評】:燕山,即燕山府,北宋宣和四年(1122年)改遼析津府置。轄境相當(dāng)于今北京城區(qū)及所轄昌平、大興和河北、天津等地;暌kuí隔,分離,乖隔;馬盂,指大型的盂。佩戴金馬盂應(yīng)是一種身份的象征;淮泗,本意為兩條河的名字(淮河、泗水),也指以江蘇徐州為中心的方圓兩百公里附近地方,是安徽、河南、江蘇、山東四省交界之地;撒八太尉(?-1161年),金契丹族人。海陵帝完顏亮?xí)r做官。金正隆五年(1160年)曾乘完顏亮征兵攻宋的機(jī)會,起兵反金,次年被手下所殺,本故事講到的“撒八太尉”不能確定是否是這位;不殊,指身首尚未分離,自殺未死;宋代人生活的一個有趣細(xì)節(jié):公共場合題壁留詩。想起來這是個風(fēng)雅事,首先說題詩人需要字好文好,否則丟不起人。另外,讀者和題壁場所的人要足夠?qū)捜?,人們都尊重這種風(fēng)雅,這看起來是一種很普遍的文化,并不都在宋朝地區(qū),也可以發(fā)生在燕山府這樣的金遼地區(qū)。《夷堅志》多個故事講到了這種生活。 全本夷堅志,點開免費聽
(文圖說明:原文電子版文字來自“中華文庫”-特別致謝!再經(jīng)中華書局版《夷堅志》校訂;圖片來自網(wǎng)絡(luò),若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刪除)
《夷堅志》簡介:
宋代大文人洪邁編撰的《夷堅志》是中國古代志怪筆記小說的頂峰。它卷帙浩繁,包羅萬象,流傳至今仍保存了206卷共2700多個宋代事件,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最偉大的寶庫之一。
《夷堅志》的時空觀深契佛法、修證地圓融道家,與宋代文化領(lǐng)先世界的歷史地位相一致。表面看,它是一本奇人、異事、神怪大全,本質(zhì)上又是最真實細(xì)膩的宋代社會生活實錄,極具文獻(xiàn)價值。
宋代社會生活塑造了此后中國人的心靈格局,《夷堅志》仿若是中國人的心靈大海。人們平時沉浮其中,茫然不覺,一旦凝神靜思就會發(fā)現(xiàn):
天下沒有新鮮事,一切盡在《夷堅志》
隨手轉(zhuǎn)發(fā),積功累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