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段子:《夷堅志》還有一個故事也叫《何丞相》,說的是另外一個名叫“何執(zhí)中”的丞相,那個何丞相是浙江麗水人。這個故事的何丞相是四川仁壽人,這個何文縝丞相結局不好,最后是死在了金國,《夷堅志》好幾個故事講到他。
【原文】
何文縝丞相初自仙井來京師,過梓潼,欲謁張王廟而忘之,行十里始覺,亟下馬還望,默禱再拜。
是夕,夢入廟廷,神坐簾中,投文書一軸于外,發(fā)視之,全類世間告命,亦有詞語。覺而記其三句云:“朕臨軒策士得十人者,今汝褎然為舉首,后結銜具所授官?!焙喂贾骸巴⒃囁o慮五百,而言十人,殆以是戲我也?!?/span>
及唱第,果魁多士。第一甲元放九人,既而傅崧卿以省元升甲,遂足十數。蓋夢中指言第一甲也,所得官正同?!救~石林書此?!?/span>
【白話語音文字版】
何文縝丞相最初是從仙井(四川眉山仁壽縣)來的京師,路過梓潼縣(四川)的時候本來想拜謁張王廟,但是給忘了,走過了十里才想起來。他趕緊下馬,遙望梓潼廟方向下拜,心中默禱求夢。
那天晚上,他做夢了,夢中來到一座殿堂。有個神坐在簾子后邊,過了一會兒,簾后扔出來一軸文書,何文縝走過去打開看,感覺像世間朝廷發(fā)布的文告,上面有一些詞語,醒了以后,他還記得幾句話:“朕這次親自選拔人才,得到了十個人,你是第一名,后面是已任命的相應官職?!焙挝目b心想,朝廷每次科考,一般錄取的進士都會在500名以上,夢里的神仙怎么說只取十個人呢?估計這是文昌帝君跟我開玩笑呢!
等最后科舉考試結束,何文縝果然位列狀元。本來第一甲只有九人,后來因為傅崧卿是省元的緣故,他也被升為一甲。這樣一甲就變成了十個人。估計何文縝夢中的“十人”指的是一甲。他得到的官職也是跟夢中一樣的。
這事兒是葉石林寫下來的。
【祥宏點評】:宋代科舉在殿試環(huán)節(jié)有個規(guī)矩:如果之前在省試中已獲得“省元”(省試第一名),省元通常視同至少位列一甲,所謂一甲就是指殿試前十名。如果在最后“唱名”過程中,前十名也沒有省元,他是可以申訴的,因為如果省元都未獲得一甲,說明省試與殿試的評比標準有較大出入,這是不合理的,傅崧卿就是這樣的情況;宋代有五大跨地域信仰,分別是:媽祖、張王(祖廟在安徽廣德)、五通神、梓潼神(文昌帝君)和仰山神(祖廟在江西宜春)。故事說到的“張王廟”指的是梓潼神,即文昌帝君,據說他本姓張,跟安徽廣德的“張王”不是一回事;宋朝不止一個丞相姓何,《夷堅志》講過至少兩個同名為《何丞相》的故事,一個是何文縝(四川仙井人),一個是何執(zhí)中(浙江麗水人)。
(文圖說明:《夷堅志》原文電子版文字主要來自“龍的傳人”博客-特別致謝!再經中華書局出版的《夷堅志》校訂;全部圖片來自網絡。)
《夷堅志》簡介:
宋代大文人洪邁編撰的《夷堅志》是中國古代志怪筆記小說的頂峰。它卷軼浩繁,包羅萬象,流傳至今仍保存了206卷共2600多個宋代事件,是中華傳統文化最偉大的寶庫之一。
《夷堅志》的時空觀深契佛法,與宋代文化領先世界的歷史地位相一致。它表面看是一本奇人、異事、神怪大全,本質上卻是最真實細膩的宋代社會生活實錄,極具文獻價值。
宋代社會生活塑造了此后中國人的心靈格局,《夷堅志》仿若是中國人的心靈大海。人們平時沉浮其中,茫然不覺,一旦凝神靜思就會發(fā)現:
天下沒有新鮮事,一切盡在《夷堅志》
故事專輯,長按收聽
隨手轉發(fā),積功累德
聚少成多,善莫大焉
(祥宏談夷堅系列之4-《夷堅志》中的“士子與士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