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段子:這是個非常宋代鄉(xiāng)間生活的故事,貨郎走村串莊販賣鄉(xiāng)民需要的生活物品。他把一頂魚枕冠賣給了一個已經(jīng)去世的女人,還收了她的錢。當(dāng)有人點破這一切的時候,他才發(fā)現(xiàn)那錢是紙做的。點破就仿佛是轉(zhuǎn)念,會有個新世界出現(xiàn)。
【原文】
浮梁臧灣士人臧慶祖,娶妻程氏,恩義甚篤。程年不及三十而亡,臧念之不替。每日上膳靈幾,必自設(shè)匕箸于側(cè),與相對飲饌,夜則寢其幄室,雖葬畢亦然。嘗往田舍收租,祝之曰:“我今出西莊,暫舍汝去,勢須留一月。已戒某妾謹(jǐn)潔供饈矣,無用戚戚。”遂行。有商客從臨川來,尋常以箆頭釵鑷就灣中販鬻者。客時到其家,程在簾下呼問:“有何物?”具以名色對。取而視之,擇買魚枕冠一頂,曰:“要錢幾何?”曰:“千五百。”程曰:“每年買爾物,物有所值,何必索價?償爾七百可乎?”客初未肯為市,徐念往來此地歲久,人情習(xí)熟,誼不應(yīng)校,即留冠受直。暮還旅店,就主人語嘆干運之難,曰:“今日趨走營營,只是細(xì)一官人宅賣得一冠耳。交易費力,消折本錢,去住無門,將若何而可?”主人言:“你且漫說本利,定見鬼,彼家孺人已歿,人口至少,那得更有婦女尚買冠子!”客意貌惶擾,拊腰間布囊,摸所貯錢,頓覺怯薄。出而觀之,錢形固在,而絕輕。投諸溝水無聲,且浮而不沉。極驚異,亟再至臧宅,審正晝語言處,儼然如初。一妾出,扣所以至。客以事告,妾曰:“吾娘子下世,只我與兩個小兒共處,誰買汝冠!豈誤耶?”客猶不深信。請入堂訪索,只見原冠在靈席上。悚愕而退,汗下如雨,返視水中錢,成爛楮矣。
【白話語音文字版】
浮梁(江西景德鎮(zhèn)縣名)臧灣的士人臧慶祖娶妻程氏,兩人情義深厚,但程氏沒到三十歲就去世了,臧慶祖很懷念她,沒再娶妻。他每天都在妻子的靈幾(擺靈位的供桌)供上飲食,自己也在旁邊擺上羹匙、筷子等食具,好像跟妻子相對而坐,還在一起吃喝;夜里他還睡在妻子原來的臥室,即使已經(jīng)安葬完畢,他還是保持這樣的生活狀態(tài)。有一回,他去家中一處田莊收租,臨走時跟妻子程氏(的鬼魂)禱告說:“我現(xiàn)在去西莊,要暫時舍你而去,看樣子得在那地方停留一個月。我已告誡家里的小妾,讓她給你保持上供清潔的飲食,你心里不要憂傷不安?!标皯c祖這就動身上路了。有個從臨川(江西撫州地區(qū))來的貨郎,他平時都是在臧灣一帶販賣箅子、頭釵等女性生活物品,也經(jīng)常到臧家賣東西。有一天,貨郎從臧家門口經(jīng)過,程氏在門簾后招呼他,問道:“今天帶什么東西來了?”貨郎把貨擔(dān)中的物品如實報來。經(jīng)過精挑細(xì)選,程氏要買一頂魚枕冠,就問:“這個多少錢?”貨郎說:“要一千五百錢?!背淌险f:“我每年都買你的東西,物有所值,該多少是多少,你不要報虛價,給你七百錢行嗎?”這貨郎開始不想賣,后來細(xì)想:到這一帶做生意時間也夠長了,各方面人情也很熟,按說不該計較太多,于是就把魚枕冠留下,接受了程氏給的七百錢。天晚到附近旅店歇宿,貨郎跟主人抱怨走鄉(xiāng)串莊賣貨的艱難,他說:“我今天還是一路辛苦販賣,就在細(xì)一官人(指臧慶祖)家賣了一頂魚枕冠。這單生意真費勁呢,賠本了,他家娘子開的價讓我進退兩難,你說我能怎么辦?”店主人說:“你先別急著說是賠還是賺了,我看你肯定是見鬼了,那家的女主人已經(jīng)去世了,她家里人口很少,怎么還會有女人買冠子呢?!”貨郎一聽,心中忐忑不安,隨即去摸腰間布袋子里的銅錢,馬上感覺那錢薄了不少。他拿出錢來細(xì)看,感覺錢的形狀都一樣,但是分量特別輕。他把錢扔在水溝里,沒聲音,而且錢浮在水面,沉不下去。這下可把貨郎嚇壞了!他趕緊再返回臧家,仔細(xì)看,就是白天跟程氏說話交易的地方,也沒有什么異狀。臧家有個小妾出來了,問貨郎為什么到這兒來?貨郎把白天的事跟小妾說了,小妾說:“我家娘子已經(jīng)去世了,家里只有我跟兩個小孩在,誰買過你的魚枕冠!你搞錯了吧?”貨郎到這時還不是很相信程氏已經(jīng)去逝了。他請求到屋里訪察尋找,進去后,只見他賣出的那頂魚枕冠就放在祭祀供奉程氏的臺子(靈席)上。貨郎驚恐錯愕,從臧家出來,他是汗如雨下,等回到旅店,再看剛才扔到水里的錢,已經(jīng)變成爛紙了。【祥宏點評】:楮,樹的名字。宋代用楮樹皮造紙,用這種紙做出來的紙幣稱為“楮券”,也稱交子,這就是宋代的紙幣現(xiàn)金;顯然程氏的鬼魂依然眷戀著世間,臧慶祖對待亡妻如生時的樣子,感得程氏也留戀世間,看樣子,作為一個“鬼魂”,她還以“活人”的方式活著,包括有技巧的討價還價;臧灣的地名還有,現(xiàn)在叫“臧灣鄉(xiāng)”;這故事生動描述了傳統(tǒng)社會的鄉(xiāng)間圖景:貨郎挑擔(dān)或推車游走于各村莊販賣生活必需品,沒有貨郎的服務(wù),這些東西只能在一些鄉(xiāng)間集市或者城里的市場才能買到;魚枕冠,宋代婦女很流行戴的一種帽子,貨郎開價一千五百錢,相當(dāng)于現(xiàn)在的450元人民幣,這種帽子有個重要的裝飾物,用的是青魚枕骨下面的一塊石頭,看起來晶瑩剔透,人們叫它“魚精石”;這故事又是一起“見鬼”或說“時空重疊”的事件,是《夷堅志》常見類型,還有個很類似的“女鬼買冠”的故事。全本夷堅志,點開免費聽(文圖說明:原文電子版文字來自“夢遠書城”-特別致謝!再經(jīng)中華書局版《夷堅志》校訂;圖片來自網(wǎng)絡(luò),若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刪除)
《夷堅志》簡介:
宋代大文人洪邁編撰的《夷堅志》是中國古代志怪筆記小說的頂峰。它卷軼浩繁,包羅萬象,流傳至今仍保存了206卷共2700多個宋代事件,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最偉大的寶庫之一。
《夷堅志》的時空觀深契佛法,與宋代文化領(lǐng)先世界的歷史地位相一致。它表面看是一本奇人、異事、神怪大全,本質(zhì)上卻是最真實細(xì)膩的宋代社會生活實錄,極具文獻價值。
宋代社會生活塑造了此后中國人的心靈格局,《夷堅志》仿若是中國人的心靈大海。人們平時沉浮其中,茫然不覺,一旦凝神靜思就會發(fā)現(xiàn):
天下沒有新鮮事,一切盡在《夷堅志》
隨手轉(zhuǎn)發(fā),積功累德
(解讀:祥宏談夷堅系列之34-從《夷堅志》看宋人的“穿”)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