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的類型可謂是極其豐富,各種不同的類型,各個不同的流派,可謂是比比皆是,只要熱愛這些詩詞,一定能夠從中找到自己喜愛的作品,其中有一些作品看似寫得很普通,可是那一份深厚的情感,以及細膩的描寫,那都是詩作中的一大特點,這也就是為什么當我們讀起這些作品時,則是會被詩作所傳遞出來的那一份情感所打動,從而引起我們的共鳴。
無論是什么類型的文學作品,如果無法打動讀者,無法引起讀者的共鳴,那都不能算是偉大的作品,只有那些能夠直擊人心,引起我們深思的作品,才能夠最流傳下來,并且感動一代又一代的讀者。唐詩里大部分的作品都有著這樣的品格,這也就是為什么唐詩它能夠成為中國文學高峰的原因。后世的文人無論如何努力,那也是無法超越唐詩,它太偉大,也它難以超越,使得后人只能對其仰望。
初唐詩人王績的這首《野望》,那便是一首能夠打動我們,引起我們深思的作品,整首詩描繪的無比的傷感,也無比的孤獨,讀來更是令人感傷不已。雖然詩人寫這首詩時身處在鄉(xiāng)村,周圍還是有無數(shù)的行人,可詩人依舊還是會孤獨,這也使得些詩顯得很特別,盡管生活中充滿生機,可骨子里詩人依舊還是會感動孤獨。
《野望》
唐代:王績
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
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
王績,字無功,號東皋,今天山西河津人氏,初唐時期最著名的詩人,而且他的很多詩作也都是膾炙人口,還充滿了一種深厚的情感,讀來也是朗朗上口,那他的這首《野望》,也正是詩人最獨特,也最為深情的一首,整首詩看似寫得平淡無奇,可是詩人卻把骨子里的那一份孤獨,以一種極為生動的筆觸描繪的淋漓盡致,讀來當真是令人感慨萬千。
首聯(lián)便是描寫到了自己當時的內心的一種感傷之懷,并且描寫得極為悲痛,也很是憂愁,“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每當傍晚時分,我便是會獨自佇立在這東皋的村頭眺望,而且內心更是感傷不已,對于我來說總是如此地孤獨,總是徘徊不定,不知道應該何去何從。短短的兩句,卻是描繪得極為悲痛,也無比的傷感。
頷聯(lián)則是全部在寫景,并且充滿了詩情畫意,更是這整首詩最經(jīng)典的兩句,“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只要到了這個季節(jié),整個樹上的葉子便是全部變黃了,看上去一派秋的景色,遠處層層疊疊的群山,更是全部就映照在落日后的余暉中,從而也使得這秋色更加的傷感,也更加的凄美。
頸聯(lián)雖然有了行人,可是對于詩人來說,他即使是身處在這種地方,那也是同樣的能夠感受到那一份孤獨,“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那這兩句也是極為好理解,詩人以牧人和獵人,以此來襯托,也使得這兩句顯得更加的獨特,也更加的傷感,從而也令這整首詩顯得更加的孤獨,這也正是詩人最明的地方。
尾聯(lián)寫得就更為巧妙,也最能夠體現(xiàn)出詩人的內心的那份孤獨,“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保m然他與那些人都相識,可是彼此從來也沒有打過招呼,而詩人在最后一句,又是表達了一種更為深刻的愿望,那就是希望自己也能夠在一輩子生活在這個地方,也只有這樣才能夠讓自己的內心安定下來。
王績的這首詩通篇寫得很是唯美,也很是傷感,尤其是那一份身處人群中的孤獨,更是成為了此詩最大的亮點,也讓我們感受到了詩人骨子里的那份感傷之懷,以及悲痛的情緒,這也正是此詩最能夠打動我們的一個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