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著在我國文學史上的地位不用多說,它不僅是我們的驕傲,也是世界文化的瑰寶。既然是文化瑰寶,按正常理解,就應該是鼓勵大家都來品讀的。但多年來,一直有這樣一種說法:少不看水滸,老不看三國。
這話其實大家都能理解,年輕時咱們情緒管理能力比較差,看多了《水滸傳》,容易學108將,一個心情不好就刀劍相見了。而老年人,需要的是寧靜的生活,看《三國演義》很容易陷入各種謀術中,想太多確實對他們不好。其實不只是《水滸傳》和《三國演義》,《紅樓夢》也有人認為不適合小女生讀,怕讀多了都去學林黛玉,變得整日哀哀怨怨。
關于這三本書這些說法,咱們其實都能理解,但令人頗為不解的是關于《西游記》的爭議。在四大名著中,入選語文課本最少的就是《西游記》?!度龂萘x》入選過課本的名篇有三顧茅廬、草船借箭、赤壁之戰(zhàn)、失街亭等;《水滸傳》有魯提轄拳打鎮(zhèn)關西、林教頭風雪山神廟、醉打蔣門神、智取生辰綱等;《紅樓夢》也有葫蘆僧亂判葫蘆案、林黛玉進賈府、抄檢大觀園等。
唯獨到《西游記》時,入選課本的寥寥無幾。小美上學時,人教版和部編版都是沒有的。但近幾年,也有網(wǎng)友稱他們是學了猴王出世和紅孩兒的,這很有可能是各地方版本有所不同。就算這兩篇入選了課本,《西游記》也顯然是四大名著中入選課本最少的。按我們一般人的觀點,比起其它三部,《西游記》充滿了童話色彩,是最適合孩子讀的,那為何它入選的篇數(shù)是最少的呢?
顯然,不可能是因為《西游記》的水平低。《西游記》之所以會深受大家喜愛,正是因為原著中的文字生動有趣,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它是屬于我們的全民童話。比起外國的白雪公主,海的女兒等形象,孫悟空的人物形象顯然要塑造得更為生動、更為出色。
既然這么牛,為何入選不了課本。對于這個問題,我們可以看看北大教授秦春華的說法。秦教授是北大頗有名氣的學者,他的觀點其實很能明一些教育專家的想法,他的觀點有兩點:首先,《西游記》從根本上講的是佛法和人生,隱含意義太深,孩子們不能理解;其次,書中有不少“元神”、“菩提”等內容,這些佛法的事太多了,是最不合適孩子們讀的?;谶@兩個考慮,秦教授認為《西游記》是4大名著中最不適合孩子們讀的。
秦教授給出的觀點,初看起來確實是有道理的,也可見他是很關心孩子們的,這一點值得點贊。但他的擔心是否有些多余?這是我們值得思考的問題?!段饔斡洝返膬热菡娴谋绕渌窟€要深邃嗎?這一說法估計很多專門研究《紅樓夢》的紅學家會不大同意。至于書中佛法的事,個人覺得孩子們可能確實不懂,但大多數(shù)孩子當年看電視劇《西游記》時,在意的并不是這部分內容。他們在意的是悟空的機智、豬八戒的幽默、唐僧的善良、以及大家的齊心,這才是孩子們的關注點,而這不正是大人們希望孩子們擁有的品質嗎?
當然,對于《西游記》入選課本的事,相信教育專家們應該還有其它考慮,應該比我們想得更周到。而對于好愛文學的我們來說,只是希望大家能少一些各種樣的顧慮,對咱們的孩子們多一些信心。既然四大名著是我們的驕傲,讓孩子們傳承下去,就是對這些書最大的愛護,不是嗎?歡迎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