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先生在武俠小說上的成功不用多說,“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就是證明。但多年來,關(guān)于先生的文學(xué)功底,卻有不少人提出過質(zhì)疑。
當(dāng)年王朔曾公開批評金庸小說,說它行文啰嗦,俗氣得很,完全沒有文學(xué)性可言。而著名的德國漢學(xué)家顧彬先生更是直接表示:看金庸一部等于看了全部。一面是小說受到武俠迷的追捧,一面卻是不少同行提出質(zhì)疑,金庸的文學(xué)水平如何也就成了一個很有爭議的問題。對于這件事,筆者認為這本就是一個見仁見智的事,什么是雅什么是俗,每個人心里都有一個定義。不管這些人如何質(zhì)疑,金庸的受歡迎程度并不會改變。
但是偏就有些網(wǎng)友,喜歡摳一兩個字眼,并憑此來說金庸文字功底差、沒水平,這筆者就不敢茍同了。本期我們就來說一說這個事。
一:李莫愁金句成詩詞大會考題
在《中國詩詞大會》的一期節(jié)目中,曾考過選手一道金庸小說中的金句。因為這道題金庸先生的水平再次被質(zhì)疑,我們來看看題目:
《神雕俠侶》中李莫愁對小龍女說“易求無價寶,難得有情(心)郎”,請問這兩句原作者是誰?
A.薛濤 B.李冶 C.魚玄機
這道題的答案應(yīng)該是C,當(dāng)時臺上的女選手輕松就答對了,百人團也只有13個人答錯,可見這題并不算太難。那為何會讓金庸的水平受到質(zhì)疑呢?這句詩出自唐代著名才女魚玄機的《贈鄰女》,節(jié)選前4句如下:
羞日遮羅袖,愁春懶起妝。
易求無價寶,難得有心郎。
問題就出在到底是“難得有心郎”和“難得有情郎”的問題上。就是這一字之差,讓金庸先生受到了質(zhì)疑。有觀眾拿出《全唐詩》來說事,這本書里記載的就是“有心”而非“有情”,而金庸小說里,李莫愁對小龍女說的卻是“有情”。難道金庸真的這么沒水平,這么有名的唐詩都會引用錯?
二:金庸有點兒冤
對于部分觀眾的質(zhì)疑,不少武俠迷也是力挺的,認為引用時沒必要每個字都與原詩一樣,變一兩個字很正常。這些武俠迷顯然是一片好意,但并沒有說到重點,其實這句詩在古代就被寫成過“有情”。古代的很多詩作因為流傳年份較久,所以往往有多個版本。別的不說,李白的《靜夜思》就有宋、明等多個版本,而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也有5個版本,每一版的差距都在幾個字上。
魚玄機這首詩,本身就有“有心郎”和“有情郎”兩個版本,“心”字版出自《全唐詩》,“情”字版出自南宋刻本《唐女郎魚玄機詩》。雖然我們更多人認可《全唐詩》里的“心”字,但事實上《全唐詩》是清康熙年間才編撰完成的,還不如南宋刻本早。所以筆者認為,金庸用“有情郎”沒有任何問題。
事實上,把這句詩放在小說中,李莫愁說“有情”顯然更合適。李莫愁一生苦苦尋找,卻沒有情投意合之人,她所求的并不是有心這個層次。
三:瓊瑤曾多次改寫過古詩詞
金庸先生曾在小說里多次引用古詩詞,基本上都是尊重原詩的,而另一位小說家也很喜歡引用,不過她更喜歡自己改編一下,她就是瓊瑤。
瓊瑤改編過的詩詞是很多的,比如她曾把唐代詩人裴休的金句“不是一番寒徹骨,爭得梅花撲鼻香”的后半句改寫成“那得梅花撲鼻香”。這就不是流傳版本的不同了,因為在唐詩里還沒有“那”字。
再比如,瓊瑤曾在《還珠格格》里,把流傳了兩千多年的金句“山無陵,江水為竭”中“山無陵”寫成了“山無棱”。雖然只是一字之差,但“陵”是指山峰,而“棱”指的是棱角,改完后從意義上來看,氣勢降低了不少。至于她是看錯了,還是刻意這樣,就不得而知了。
對于瓊瑤的這多處修改,不少網(wǎng)友也都提出過質(zhì)疑,認為改了后失去了原詩的味道,也對大家是一種誤導(dǎo),讓大家覺得原詩就是這樣的。
小結(jié):古詩詞為今用本就無可厚非,一首詩自問世開始就有了自己的生命力,小說家們用一用是完全沒問題的。不過筆者還是認為,本著對讀者負責(zé)的態(tài)度,對于改寫的部分還是應(yīng)該標(biāo)注出來,以免學(xué)生們在考試時填錯。而且如果不是非得改,個人建議是不要改的。難道真的有信心比古人寫得好嗎?一己之見,歡迎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