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陸叁伍 審核丨千里
排版丨絡牙
首先說個結論:這季《愛死機》能看,比第二季好太多。如果說第二季是遠程辦公的產物,那么第三季是終于恢復線下辦公之后動畫工作室們用來找狀態(tài)的作品。
《愛,死亡和機器人》(以下簡稱《愛死機》)第一季推出時在“幻想動畫”的題材下,以動畫合集的形式,憑借多樣的畫風、精煉的劇情和制作驚艷世界。去年的第二季卻極度拉胯,今年的第三季雖說不及第一季的出道巔峰,但仍然是挽回了不少這一動畫劇集的面子。
《愛死機3》是血色的一季,基本上沒有哪一集缺少斷肢、殘骸以及血漿。人體在強大的科技造物、宇宙深空、不可名狀之物面前扮演著泡泡紙的角色——通過被捏爆來供人解壓。
《愛死機3》的第二集”糟糕之旅“(bad traveling)基本上就是本片基調的一個代表:不搞蒙太奇,滿屏整直球大出血的狠活,完了還要讓各式各樣的奇妙生物把剩下的那點人體組織舉到你眼前給你看,看過還不夠,奇幻生物還要把觸角接到人身上,讓剩下那點東西說話給你聽。
其他幾集的區(qū)別不過在于,在《梅森的老鼠》里血淋淋的人頭換成了血剌剌的老鼠頭,在《各隊互相殘殺》里把奇幻生物換成機械熊,人頭底下還多帶一段脊椎罷了。
當然,和每一季的《愛死機》一樣,這一季也有這么幾集就像烤苕皮里的折耳根,能品點味道的。
比如第三集《機器脈動》,這一集改編自科幻小說,如果以唯物的角度看就是木衛(wèi)一上的女宇航員在藥物幻覺和氧氣耗盡的影響下自殺的故事;但如果唯心一點就很有意思了,這一集是我看過,對于”血肉飛升、意識永存“最唯美的表現(xiàn)。
個人認為最有趣的一集是《迷你亡靈之夜》,這一集用移軸攝影把一切喪尸電影的套路濃縮成七分鐘,而人類最后的自我毀滅放在整個銀河來看也不過就是一個響屁。
如果看過預告片,大概會對那個一身大金鏈子跳著鞋墊舞蹈的河妖(劇中說是塞壬)很有興趣。實際也確實如此,這一季最特別,最好看也最隱晦的就是最后一集《吉巴羅》。相對于其他短片未來/近未來的設定,《吉巴羅》設定在古代。我個人傾向于接受《吉巴羅》是在隱喻人的欲望和殖民掠奪這種解讀,騎士們在河妖歌聲的魅惑下一邊癲狂起舞一邊互相殘殺,實在是又美又鞋墊。
雖然這一季《愛死機》質量回升,但是對于這種在”自由創(chuàng)作“思路指導下的動畫短片合集來說,看完還是叫人有些審美疲勞的。
除了成桶地傾倒血漿之外,動畫導演們對于科技以及未知的態(tài)度,亦或者說展現(xiàn)的角度則是令人疲憊的根源。
就像前文所述的那樣,《愛死機3》中的每一集所展現(xiàn)的幾乎都是人在面對科技和未知時表現(xiàn)出的脆弱與無能為力,是商業(yè)思維需要追求刺激的影響也好,導演們日子過得太好的緣故也罷,這九集短片無一例外地在講述毀滅。
這是一個很矛盾的現(xiàn)象,人們一方面把改善生活的希望寄托于科技的發(fā)展和對未知的探索,另一方面卻在各式各樣的作品里把它們同毀滅聯(lián)系在一起。過去暢想人類定居火星的樂觀勁已經是稀罕玩意了。在2022年的作品里,雖然火星上建立起了城市,但它們的主人卻是一只會說話的貓。
仔細想一想,二戰(zhàn)過后榨出來的科技潛力已經開發(fā)的差不多了,已經屬實沒有什么想象的空間;而在這些年里,科技對一部分人生活的改善和對另一部分人生活的破壞幾乎是一樣多的。上個世紀的最后一百年里人們還在比誰更有資格領導全人類,新世紀的20年里似乎已經退化成了比誰更爛。共同目標的缺失,正讓科技離福祉越來越遠,卻愈發(fā)成為少數(shù)人、少數(shù)利益群體的工具,這也反過來加劇了對于未知的恐懼。
這似乎也是不爭的事實。而藝術再怎樣藝術也離不開現(xiàn)實,因此看到這樣的《愛死機3》……唔,還是有點悲哀的。和現(xiàn)實里的這些蟲豸一起,怎能有想象力呢!
但回到《愛死機》上來,據(jù)說《愛死機》的模式是網(wǎng)飛出錢,給予動畫導演和工作室們在幻想題材下極大的創(chuàng)作自由。正所謂藝術是要創(chuàng)造出不存在的東西,既然金主爸爸允許“自由創(chuàng)作”,那么既然這個世界充滿了毀滅,為什么不嘗試一下“創(chuàng)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