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小班娃娃家活動指導實例
2011-03-01 11:13:58 作者: 來源: [我要提問] 我要評論 [推薦] [收藏]
為了發(fā)揮“娃娃家”最大的教育價值,我們對小班幼兒三個發(fā)展階段的活動情景進行分析,力求準確把握幼兒各個發(fā)展階段的特點,通過提供適宜的學習環(huán)境和針對性的指導策略,使幼兒在活動中獲得成功與快樂的體驗。
【第一階段情景與分析】
情景一:榛榛一會兒把“鍋”放在頭頂上,一會兒又把“鍋”敲得叮當響,一會兒又把“桌子”倒過來轉來轉去,顯得特別興奮。
【分析】小班幼兒雖然對材料本身感興趣,但滿足于無意識的操作擺弄。為此,我們給幼兒留有一段時間,并在這一段時間中引導幼兒認識“娃娃家”中特定材料的作用,知道這些材料可以怎么玩。如開展“鍋的秘密”活動,讓幼兒搜集有關鍋的形狀、構造、功能等信息,從而讓幼兒意識到應該如何操作鍋。
情景二:嘉嘉在喂“娃娃”吃飯,教師問:“你在干什么?”嘉嘉說:“喂‘娃娃’吃飯?!苯處熇^續(xù)問:“你是誰?”嘉嘉說:“我是嘉嘉?!苯處熢賳枺骸啊尥蕖膵寢屇?”嘉嘉說:“不知道?!?/p>
【分析】小班幼兒大部分缺乏角色意識,不能認識到自己所扮演的角色身份。為了幫助幼兒樹立角色意識,我們請家長將家庭成員的一些活動情況拍成照片,并將照片張貼在“娃娃家”的墻壁上。我們還給幼兒布置了觀察任務——讓幼兒觀察家庭成員各干了些什么事情,他們做這些事情時是什么身份,并請幼兒將觀察到的內容用簡單的語言和同伴分享。
情景三:彥博突然把“娃娃”從嘉嘉的手上搶走,什么話也沒說……
【分析】小班幼兒自我意識強,缺乏交往技巧。為解決這一問題,我們開展了“大帶小”活動,使幼兒在哥哥姐姐的榜樣作用下,學習怎樣交朋友,體驗共同游戲的快樂;開展了“玩具分享”活動,讓幼兒懂得想玩別人的玩具時該怎么說,別人向自己借玩具時要怎么做,學會謙讓、共享。
情景四:娃娃家活動結束后,整個娃娃家里亂七八糟的,材料被扔的到處都是……
【分析】小班幼兒尚沒有形成良好的活動常規(guī),因此,我們通過設置問題情景,如“要怎樣才能把玩具收拾得整齊”來引導幼兒參與游戲規(guī)則的制定;根據小班幼兒具體形象思維的特征,我們將正確收拾玩具的圖片等張貼在娃娃家的墻壁上幫助幼兒了解這些常規(guī);我們還利用“代幣法”來幫助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游戲常規(guī),如:幼兒能自覺遵守常規(guī)便得到一枚紅點,待紅點累積到5枚便可以到超市換取自己喜歡的物品;反之就扣一枚紅點,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物品。
【第二階段情景與分析】
情景一:俊豪在娃娃家當寶寶,不久他就跑出來說:“老師,娃娃家不好玩,沒有男寶寶喜歡的玩具,我不想玩了。”教師問:“那你喜歡什么玩具呢?”俊豪說:“我想要手槍,汽車玩具?!庇谑墙處熣埶ネ婢邊^(qū)找。
【分析】幼兒不僅有了初步的角色意識,還出現了性別意識。所以,在投放材料時,我們既要考慮特定角色所需要的各種材料,又要考慮男女的性別特征。這樣,幼兒在游戲中才能找到適合自己角色的玩具,體驗到游戲的快樂。
情景二:語忻想去娃娃家玩,但是娃娃家的主人輝輝說:“家里太忙了,請她下次來。”語忻想了想,拿了一個小玩具又到門口摁門鈴:“我給你們家送禮物來了?!边@次輝輝歡迎她進門了。教師問語忻:“為什么要送禮物?”她說:“就像大班的姐姐送禮物給我一樣,我就會很高興跟她做好朋友的,所以……”
【分析】通過“大帶小”混齡活動后,幼兒不僅愿意和同伴共同游戲,也常常在游戲中使用學會的一些交往技巧,交往能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情景三:收拾玩具的音樂一響,小朋友都開始按照“常規(guī)示意圖”來整理玩具,把玩具放在了原來的位置。曾妍得到了一枚紅點后特別高興地說:“我現在有五枚紅點了,可以到超市里換棒棒糖了,下次我還要認真收拾玩具?!?/p>
【分析】生動形象的常規(guī)示意圖,對小班幼兒有很好的指導作用,幼兒能根據示意圖的內容來指導自己的行為。同時“代幣法”的運用,提高了幼兒遵守游戲常規(guī)的自覺性。
情景四:四五個孩子進入娃娃家,游戲了一會兒后,甜甜和玲玲就退出游戲去別的區(qū)了。我問:“怎么玩一半就不玩了呢?”她們說:“整天都是燒菜、給娃娃喂飯、請客,一點都不好玩,我們想玩點別的東西?!?/p>
【分析】游戲內容和情節(jié)的單一,使得幼兒對娃娃家逐漸失去了興趣。為此,我們留心觀察幼兒游戲情況,及時介入幼兒的游戲,通過適宜的指導,幫助幼兒拓展游戲情節(jié)。同時,根據幼兒的興趣定期調整、投放新材料,并引導幼兒與其他區(qū)域互動,以豐富游戲內容。
【第三階段情景與分析】
情景一:班上很多小朋友都喜歡吃包子,教師便投放了一些“小包子”和蒸籠,看看幼兒會怎么玩?!盃敔敗闭f:“這么多包子吃不完,拿出去賣吧?!庇谑撬寻油频搅私媴^(qū)邊上。剛開始的時候沒有人注意他,他有點掃興。教師拿著“一筐花”在他旁邊蹲下來喊:“賣花了,賣花了,好漂亮的花呀,快來買呀?!薄盃敔敗笔芰藛l(fā),學著教師的樣子喊:“賣包子了,賣包子了,又大又香的包子呀,快來買呀。”他的叫聲一下子吸引了很多小朋友來買包子。
【分析】玩具和材料是幼兒游戲的物質支柱,幼兒往往是在玩具或材料的啟發(fā)下產生聯(lián)想并引發(fā)游戲愿望的。
因此,教師要注重觀察幼兒使用玩具和材料的情況,在幼兒出現困惑時進行適宜的指導,以不斷提高幼兒的游戲水平。
情景二:在《動物世界》主題活動中,幼兒了解了動物的“胎生”和“卵生”。教師在娃娃家投放了一只大狗和幾只小狗。一次游戲時,逸騰把娃娃家里的一只小狗藏在大狗的肚子下面,著急地對姜昊醫(yī)生說:“我們家狗媽媽要生寶寶了,快來幫忙?!碑斸t(yī)生把寶寶抱出來后,大家都興奮地叫起來:“狗狗生寶寶了,狗狗生寶寶啦!”
【分析】通過主題活動的開展,幼兒積累了豐富的知識經驗。因此,我們提供了與主題活動相關的材料以調動幼兒的知識經驗,引導幼兒用已有的知識經驗來開展游戲。這既豐富了游戲內容,又發(fā)展了幼兒的想象力,也促進了幼幼之間的互動。
情景三:教師以媽媽好朋友的身份到娃娃家說:“今天小五班的‘寶寶劇場’有個表演,我請你一起去看吧。”“媽媽”很高興地答應了。教師又對“奶奶”說:“剛才鴻星叔叔說他在工地上(建構區(qū))蓋房子,中午不能回家吃飯,讓你給他送點飯?!薄澳棠獭闭f:“好的。”在教師的帶動下,幼兒在區(qū)域間的活動頻繁了起來:美工區(qū)的小朋友將泥塑好的“大章魚”送給娃娃家,娃娃家的奶奶給建構區(qū)送包子,娃娃家的寶寶到小劇場里當小演員……
【分析】起初,幼兒在區(qū)域問的互動較少。教師以娃娃家成員的朋友或親戚等身份介人幼兒游戲,引導幼兒在區(qū)與區(qū)之間互動。這不僅提高了幼兒的交往能力,還使得幼兒在區(qū)域中完成的作品有了“歸屬”,讓幼兒體驗了成功。
聲明:中國嬰幼兒教育網版權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文章來源: http://www.baby-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