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秦始皇的陵墓一直是個謎,但隨著科技發(fā)達,陪葬的兵馬俑漸漸出土,秦始皇陵墓才逐漸露出真面目,根據(jù)史料記載,秦始皇曾動用百萬民工、歷時多年,因此陵墓的規(guī)模相當龐大,不過至今卻遲遲未傳出,考古學家打算開挖陵墓的消息,專家們?yōu)楹为q豫不決呢?
▲兵馬俑出土后損壞,導致秦始皇陵至今未開挖。(圖/翻攝pixabay)
之前曾謠傳墓里有毒氣、水銀、詛咒、機關等等,但其實這些僅是傳說,真正的原因在于,專家沒有把握開挖之后,能順利保存墓內的陪葬品,以兵馬俑為例,出土之后顏色凋零,變得黯淡無光,卻無辦法補救。
▲兵馬俑出土后損壞,導致秦始皇陵至今未開挖。(圖/翻攝pixabay)
事實上,古墓被埋于地下多年,再歷經地層變動,墓內可能處于真空狀態(tài),而當時隨著陪葬品兵馬俑出土,即便專家立即進行保護,但兵馬俑依舊出現(xiàn)碎裂、掉漆等問題,跟剛剛出土時有很大的不同,鮮艷的顏色頓時黯淡無光、失去了原貌,讓專家十分惋惜。
而真正的秦始皇陵,其規(guī)模跟陪葬品一定更多,因為有了兵馬俑的教訓,專家們即使找到了陵墓,也不敢擅自開挖,一旦步兵馬俑的后塵,對考古界來說將是巨大的損失,因此為了保護文物的完整性,決定等到有效科技出現(xiàn)、能保護好陪葬品時,再打開陵墓。
考古發(fā)掘周邊秦始皇陵的陵園布置仿秦都咸陽,分內外兩城,內城周長2.5公里,外城周長6.3公里。
現(xiàn)主封土底部南北長350米,東西寬345米,高76米?;柿昕脊抨牭目萍嘉锾郊夹g表明,地下地宮約在地表下十層樓深度,長80米、寬50米,高度約五層樓,面積約十個籃球場大小,[東西兩側有墓道,整個地宮建筑天花板和墻為巨石板包覆。
墓外為人驚訝的是有一巨大防水工程,一個ㄇ字型的地下防水大壩,包覆陵墓南東西三側來自驪山的地下水灌入方向,與漢書和漢舊儀記載的相符為“穿三泉”和“下錮三泉”,實為開挖至突破三層地下水層深度的無比巨大ㄇ字型深坑,使其比陵墓深度更深,待地下水涌入后將巨量的細致青膏黏土填埋整個坑道,等于變成一個防水的地下水泥大壩,探測發(fā)現(xiàn)至今此一工程還在防水使其后方土地包含地宮保持干燥。
為了防止泄密,在秦始皇入葬后,秦二世又下令將工匠封閉在地宮內城和外城之間。從科學探測和局部發(fā)掘來看,地宮里存在許多金屬物質,也有很好的排水系統(tǒng)。
至于地宮究竟有多深,學界爭議很大,從20米到50米說法不一。有學者認為所謂“穿三泉”只是虛指。
秦陵周邊建筑和封土尚未完工,未堆土達預計的122米高度,便出現(xiàn)秦末農民暴動,章邯將修陵的70萬人全部調去抵抗暴動,至此,秦陵的修建中斷。
至于歷史記載的項羽盜墓焚燒等傳說,考古界已經有共識他闖入的是兵馬俑區(qū)和周邊建筑群,也是兵馬俑坑道諸多焚燒痕跡的證明??傊烤篂楹温L歲月中天下人皆知位置的秦始皇陵從未被盜成功,或有些許謎團,一切只能待開挖那天才能真相大白,但目前沒有任何歷史證據(jù)與科學證據(jù),證明有人盜挖成功過。
參考資料:《世界文化遺產——秦始皇陵》
關注【無風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