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明代景泰年問,業(yè)內就有用從國外進口的彩料在銅胎上畫琺瑯彩的工藝,人們稱其為“景泰藍”。到了康熙朝的后期,制瓷界把在銅胎上繪琺瑯彩的技法移植運用到在瓷胎上畫琺瑯,創(chuàng)燒出驚世駭俗的琺瑯彩瓷器。
對西方科學與藝術感興趣的康熙皇帝十分喜愛這種畫琺瑯器,所以,也許是在康熙皇帝的授意下,清宮造辦處琺瑯作除了制造傳統(tǒng)的掐絲琺瑯,即景泰藍以外,也開始自制畫琺瑯器??滴跷迨迥陱V東巡撫楊琳推薦的琺瑯器匠師潘淳、楊七章進入內廷造辦處;康熙五十八年從法國聘請法國琺瑯藝術家格雷弗雷來華,在造辦處擔任指導。造辦處制造的畫琺瑯器既有銅胎畫琺瑯器,還有玻璃胎畫琺瑯器,并且開始在景德鎮(zhèn)燒造的白瓷上畫琺瑯。大概是由于瓷器更適合使用的緣故,由此開創(chuàng)了又一個新的瓷器工藝也是琺瑯工藝的品種—瓷胎畫琺瑯,或稱琺瑯彩瓷器。
由于琺瑯彩的用瓷已經(jīng)過二道審查:一是產地景德鎮(zhèn)的精挑細選,二是“江寧織造”的審查御選,很少有瓷燒制方面的瑕疵。因此“古月軒”瓷上的瑕疵大都是詩、書、畫、彩四方面的毛病,且以詩、畫二種居多,書、彩二種極少。
琺瑯彩瓷器繼承了歷史上中國陶瓷發(fā)展以來的各種優(yōu)點,從拉坯、成型、用料、施釉、色彩、燒制的技術上都采用了最成熟的工藝。琺瑯彩在所有瓷器中出身最為高 貴,一直有著“一件琺瑯彩,十件官瓷器”只說。在琺瑯彩誕生之前,明清兩代的宮廷用瓷,全部由景德鎮(zhèn)燒造后運至北京。唯有琺瑯彩,是在景德鎮(zhèn)先挑選最為優(yōu)質的素器,運到清朝的宮廷造辦處,再由宮廷畫師繪畫后進行第 二次燒造。所以說,精美的琺瑯彩瓷的創(chuàng)造和發(fā)展與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對瓷器的獨特愛好有著直接關系?,m瑯彩在古時被稱作“古月軒”瓷器,深受琺瑯愛好者們推崇,價格也是節(jié)節(jié)高升。
琺瑯彩瓷堪稱康、雍、乾三代帝王摯愛的“內廷秘玩”,是“庶民弗得一窺”的御用品。它瓷質細潤,彩料凝重,色澤鮮艷,血統(tǒng)高 貴,細如毫芒,是歷代最受藏家青睞的瓷器之一,與宋汝瓷、元青花并駕齊驅,被稱為“世界上最奢 侈的藝術品”。
傳說很有味道,但琺瑯彩瓷器的出現(xiàn)是瓷器發(fā)展史上的一個必然產物琺瑯彩瓷器的前就身是景泰藍,也就是所謂的“畫琺瑯”。它興起于明代,是在銅胎上以藍為背景色,掐以 銅絲,再填上紅、黃、藍、綠、白等色釉燒制而成的工藝晶。清代康熙年間這種“畫琺瑯”的方法被用在瓷胎上,其吸取了銅胎畫琺瑯的技法,在瓷質的胎上,用各種琺瑯彩料描繪而成的一種新的釉上彩瓷。雍容華貴的琺瑯彩問世,雖與“康熙盛世”有關,但與雍正的關系更為重要。雍正登基后,對社會進行了一番改革,大大提高了景德鎮(zhèn)制瓷藝人的社會地位。而且雍正酷愛精美絕倫的瓷器,經(jīng)常對宮廷瓷器加以評價,親自過問,并派得力的官員去管理瓷業(yè)生產??滴?、雍正年制作琺瑯彩時,先在景德鎮(zhèn)官窯中選出最 好的原料燒制成素胎送至宮廷,由宮廷畫師加彩后在宮中第 二次入低溫爐烘烤而成。
琺瑯彩最早發(fā)明于1446年法國的邊陲小鎮(zhèn)佛朗德斯(Flanders),到清朝康熙年間,由法國羅丹家族傳人皮爾斯·羅丹傳到中國,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備受推崇,制作的琺瑯彩器物也非常多,當時宮中琺瑯器物上的繪畫工作多由畫院人士兼任,以國畫格調工筆繪制,紋飾有人物、花鳥、風景、建筑等,因此琺瑯彩的風格兼具西洋與傳統(tǒng)于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