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記:經(jīng)不可輕傳,亦不可空取,容易得來容易舍!
文/姜子說書
菩薩終有成佛時,此身淚盡絕塵世。若問重金傳經(jīng)事,袈裟錫仗
《西游記》故事里,西天有一位如來佛祖,原是“真如本性”,住在“斜月三星洞”,又稱“靈臺方寸山”,以心為佛之意也。
此心并非凡心,無有五蘊(yùn)六識之惑,其體無善無惡,如天地之不仁,故曰天心,神明之所也!
《西游記》故事里,有一個取經(jīng)人,名喚唐僧,實乃唐朝僧人,亦是沙門之僧,又曰沙僧,十八年晦氣,歷經(jīng)磨難,得遇靈山佛祖,卻被尊重索要物事。
佛祖明知,卻以“經(jīng)不可輕傳,亦不可空取”搪塞,齊天大圣嗔怒,世間皆傳佛祖貪財,唐三藏到底以唐王紫金缽盂奉上,實乃幽冥地界獻(xiàn)南瓜之舉也!
那么,問題來了:西天如來佛祖為啥非讓取經(jīng)人留下物事呢?取經(jīng)背后的真相真的是傳經(jīng)嗎?佛祖為啥那么看重南瞻部洲的香火地盤呢?
《西游記》故事里,三藏真經(jīng)真的非要用貴重財物來換嗎?你看觀世音菩薩是如何販賣錦襕異寶袈裟、九環(huán)錫杖的呢?
菩薩道:“袈裟有好處,有不好處;有要錢處,有不要錢處。不遵佛法,不敬三寶,強(qiáng)買袈裟、錫杖,定要賣他七千兩,這便是要錢;若敬重三寶,見善隨喜,皈依我佛,承受得起,我將袈裟、錫杖,情愿送他,與我結(jié)個善緣,這便是不要錢。”
后來,唐太宗李世民要買下這兩件寶貝,送給唐三藏,觀音菩薩卻說:“既有德行,貧僧情愿送他,決不要錢。”原來,重點在于對方是否承受得起,非但袈裟和錫杖如此,西天如來佛祖的三藏真經(jīng)亦是如此!你看如來怎么說?
佛祖笑道:“你且休嚷,他兩個問你要人事之情,我已知矣。但只是經(jīng)不可輕傳,亦不可以空取,你如今空手來取,是以傳了白本。白本者,乃無字真經(jīng),倒也是好的。因你那東土眾生,愚迷不悟,只可以此傳之耳?!?/p>
其實,類似的話,《金瓶梅》故事里,西門慶喜新厭舊,為了娶孟玉樓,把之前和潘金蓮的海誓山盟忘了個干干凈凈,潘金蓮被負(fù)心漢一旦拋閃,眼中垂淚,說了這樣一番常言。
婦人便道:“玳安,你聽告訴:喬才心邪,不來一月。奴繡鴛衾曠了三十夜。他俏心兒別,俺癡心兒呆,不合將人十分熱。常言道容易得來容易舍。興,過也;緣,分也?!闭f畢又哭。
世道人心,自古如此,男人之心更甚,不曾付出,付出得太少,絕不會放在心上,因為未曾
所以說,如來重金傳經(jīng)書的深意,在觀音空手奉袈裟中,且聽我說一段紅塵往事!
如果你的老板是塵世中的凡夫俗子,原該給你一萬塊的月薪,你只要一百,那么,你便是付出別人三倍的努力,原該得三萬,老板定會覺得他給你兩百就已經(jīng)是上帝了,因為兩百已經(jīng)是你要求的薪資的翻倍了,他本來只需要給你一百塊的。
如果你的丈夫是個凡夫俗子,他原該給你三十萬彩禮,每個月一萬的家庭開支,你卻一分錢彩禮不收,自己賺錢養(yǎng)活孩子,還毫無怨言地替他養(yǎng)活他的家人,那么,時間久了,男人一家子都會理直氣壯地把你當(dāng)取款機(jī),外加出氣筒,以為吃定了你,這輩子就該這樣剝削壓榨你,直到你拼了命要離婚開始,他們才會開始反思。
升米恩,斗米仇,自古夫妻是怨偶,歸根結(jié)底,無非是人性愚昧,對價值沒有判斷能力,只會一味欺軟怕硬。就好比你每天資助一個乞丐一百塊錢,絲毫不求回報,有一天給少了,不給了,那多半會被乞丐抱怨。
反之,同樣的一朵花,如果是你自己花了幾十個日日夜夜呵護(hù)長大的,那對你來說,它一定比其他的花朵更加珍貴。
《西游記》故事里,南海觀音菩薩聽說袈裟是唐王要送給唐僧的,便說不要錢,因為唐王識貨,唐僧值得,絕不會因為沒付錢就不珍惜。
同樣的道理,如來傳經(jīng),不但要取經(jīng)人千山萬水來取,還要對方留下紫金缽盂,更要對方每次開讀經(jīng)卷前都要虔誠沐浴更衣,又要尋潔凈佛地演真經(jīng),更不許尋常人觸碰經(jīng)書,只讓譽(yù)錄副本傳流天下。
如來對唐僧言曰:“此經(jīng)功德,不可稱量,雖為我門之龜鑒,實乃三教之源流。若到你那南贍部洲,示與一切眾生,不可輕慢,非沐浴齋戒,不可開卷,寶之重之!蓋此內(nèi)有成仙了道之奧妙,有發(fā)明萬化之奇方也?!?/p>
《西游記》故事里,如來是佛祖,觀音是菩薩,菩薩和佛有何區(qū)別?很多人以為,佛的法力
姜子認(rèn)為,菩薩等同于“慈”字,代表無條件的犧牲,天地不仁,佛本非人,菩薩卻無我,因為見不得人間疾苦,被五蘊(yùn)六識所惑,所以菩薩總是逍遙自在不了。
《西游記》故事里,魚籃觀音那一段典故,是寫馬郎婦觀音的故事,南海觀音菩薩之所以過門即剩骷髏一副,是不可親近于凡人之意,因為凡夫俗子并非神明,若不是高居廟堂之上,必然成為踢貓效應(yīng)里的那只貓,不被珍惜,你若善良,必要保持距離,否則,何以自保呢?
所謂“不可輕褻”,無非是“放在心上”四個字。重金傳經(jīng),只為了讓對方持而寶之,永受恩惠。女人如真經(jīng),亦當(dāng)如此,故曰矜持。畢竟,女人如經(jīng)書,其大無外,其小無內(nèi),故曰“太太”,其名者何?“道”也!
本文資料重點引自:《西游記》、《金瓶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