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像碧玉一般珍貴!
原創(chuàng)美文、好書好課、新書資訊等,伴你成長
文 | 月月
美國著名的“家庭治療大師”薩提亞曾說:“一個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而這種聯(lián)系,很可能影響他的一生。”
原生家庭,究竟對孩子的影響能有多大?
如果你看過《甄嬛傳》就會知道,劇中人物的命運,其實就藏在她們的原生家庭中。
01
甄嬛:父母的溫度,決定著孩子未來的高度
都說“孩子窮養(yǎng)富養(yǎng),都不如用愛養(yǎng)”,愛是世界上最有力的溫度,也是最積極的滋養(yǎng)。一個充滿愛的家庭,無疑是一個孩子成長路上最強大的后盾。
甄嬛入宮之前,父親就曾囑咐她,不必爭當(dāng)寵妃,只求掌上明珠能一輩子舒心快樂,平安順?biāo)臁?/span>
相比之下,眉莊的父母從小將她培養(yǎng)成一個大家閨秀,就是為了有一天能嫁入宮去光耀門楣;祺貴人入宮之前,父親更是一再灌輸要她出人頭地的思想。
眉莊之所以會遭遇假孕風(fēng)波,是因為她太想得寵,不懂消減鋒芒;祺貴人之所以會背水一戰(zhàn),誣告甄嬛私通,更是因為受到父親急于求成思想的影響。
而甄嬛,勝就勝在了她有父母的理解,入宮后她不急不躁,用避寵的方式保全了自己。
后來,甄嬛被皇帝寵愛,被賜予了椒房之寵。然而,獲寵容易固寵難,甄嬛之所以能歷經(jīng)數(shù)年,都讓皇帝念念不忘,除了長著一張“純元臉”之外,更在于她深諳夫妻相處之道。而這夫妻相處之道,來源于她的母親。
甄嬛的父母感情極好,雖然甄父曾和一個罪臣之女有了私情,生下了浣碧。甄母雖然對此事早已了若指掌,可她一直裝聾作啞,對于浣碧吃穿用度像二小姐也不聞不問。她的大度反讓甄父心懷愧疚,以至于甄父一輩子不曾娶過別的姨娘,也不曾生下其他庶出的兄弟姐妹。
在甄嬛獲得盛寵之后,甄母曾囑咐過她:“尋常夫妻間也少不得用謹(jǐn)慎二字來保全恩愛。”母親的話讓甄嬛明白,婚姻是需要用心去經(jīng)營和維系的,固寵靠的不是手段,不是心機,而是靠一顆理解對方、讀懂對方的心。
所以,當(dāng)皇帝為了敦親王打言官的事惱火時,甄嬛體貼地出了主意,成了皇帝的“解語花”;當(dāng)皇帝礙于年羹堯的勢力,屢屢縱容華妃,甄嬛不急不躁,反而主動提出復(fù)位華妃;當(dāng)皇帝要鏟除年羹堯,將年氏一族連根拔起時,甄嬛與皇帝同心同德,前朝后宮各自努力。
就像甄嬛說的,以色事他人,能得幾時好?甄嬛的成功,不在于她的美貌,不在于她的才華,而在于她有一個愛她勝過功名利祿的父親,有一個深諳夫妻之道的母親。
02
安陵容: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
心理學(xué)家認(rèn)為,糟糕的原生家庭,會讓一個人陷入低自尊當(dāng)中,變得又卑又亢。
這一點,在安陵容身上體現(xiàn)得尤其明顯。
安陵容出身卑微,父親靠著母親刺繡掙的錢,買了個縣丞的小官。
可當(dāng)官之后的安父,轉(zhuǎn)眼就娶了妾,把原配夫人和安陵容這個嫡女拋之腦后。母親飽受欺凌,甚至還為了給妾氏的孩子縫衣服,熬壞了眼睛。
安陵容上京選秀,連個丫鬟陪伴都沒有。安父能娶幾房姨太太,卻不肯給陵容做一身好一點的衣裳。
糟糕的原生家庭,早已為陵容的悲劇人生,埋下了伏筆;安陵容是像一面鏡子一般,將父母的個性在自己的身上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安父忘恩負義,背叛扶持自己的糟糠之妻;安陵容恩將仇報,害死了甄嬛第一個孩子,更害得眉莊難產(chǎn)而死;
安母自卑軟弱,一輩子生活在被欺凌之中;安陵容也從未想過自立,不是抱緊甄嬛大腿,就是對皇后言聽計從。
因為在原生家庭里缺愛,安陵容一輩子不知道該如何愛自己。無論是對皇帝、皇后或是甄嬛,她一直都保持著討好取悅的姿態(tài)。
為了取悅甄嬛,她去冷宮暗示蘇培盛勒死余鶯兒;
為了取悅皇后,她甘心喝下避子的湯藥;
為了取悅皇上,她情愿成為一只被豢養(yǎng)的寵物,聲音嘶啞還要為皇帝唱歌。
安陵容的每一次出場,都伴隨著輕賤,不是別人輕賤她,就是她自輕自賤。即便是之后寵冠后宮,她也常把“卑微”、“不配”掛在嘴邊。
然而,安陵容的輕賤,不是生來有之,而是原生家庭給她的。一輩子沒有被世界溫柔待過的人,又怎么學(xué)得會溫柔地對待世界?
最終,她只能一步步淪為皇后的棋子,只有在死的時候,才能有一絲掌握自己人生的權(quán)利。
03
四阿哥:人生的重要意義,在于超越原生家庭
《歡樂頌》里說:“一個人的原生家庭,就是一個人的宿命。”的確,許多被原生家庭傷害過的人,要用一輩子去消化那些傷害。
然而,是否一旦生在不幸的原生家庭,就意味著人生是悲劇的呢?
未必。有的人會因為原生家庭心懷憤懣,搭上自己的一生;可也有的人,會憑借自己的努力,逆風(fēng)改命。
在《甄嬛傳》里。唯一一個能夠沖破原生家庭桎梏的人,便是四阿哥弘歷。
在劇中,四阿哥因為生母卑微,從小就不受父親待見,被養(yǎng)在圓明園里,好幾年都不見父親一面。
可是,他并沒有自怨自艾,而是千方百計地尋找改變命運的機會。
四阿哥第一次見到甄嬛,還只是七八歲的孩子,可他卻知道她是皇上的新寵,更知道她是莞娘娘。可見他雖被寄養(yǎng)在圓明園,可對宮里的事卻處處留心。
后來,四阿哥成了甄嬛的養(yǎng)子。他抓住機會,發(fā)奮努力讀書。雖然啟蒙晚,可因為勤奮好學(xué),四阿哥不出幾年就超過了一直被皇上看重的三阿哥。
故事的最后,四阿哥守得云開見月明,榮登皇位,成為了一代乾隆皇帝。
東野圭吾曾說:“誰都想生在好人家,可無法選擇父母。發(fā)給你什么樣的牌,你就只能盡量打好它。”
一個無心也無力改變現(xiàn)狀的人,會把一切責(zé)任都推向過去。而一個真正有能力的人,則不愿把原生家庭當(dāng)成阻礙自己前進的絆腳石,而是將自己從原生家庭的泥淖中拔了出來,在人生的沉浮中,找到更好的自己。
原來,成長的宿命,就是要超越你的原生家庭。原生家庭欠你的,你要學(xué)會自己找回來。
04
讀過《甄嬛傳》才知道,在那深如海的后宮里,每一個人的宿命,其實都藏在她的原生家庭里。
甄嬛的成功,來自于她父母的恩愛,所以她能進能退,內(nèi)心陽光;
祺貴人的失敗,來自于她父母的急功近利,所以她不擇手段,毫無底線;
安陵容的悲劇,來自于她從小不受關(guān)注,所以內(nèi)心既自卑,又陰暗;
華妃的跋扈,來自于她家境的顯赫,更來自于她哥哥的不懂分寸,恣意妄為;
皇后的悲哀,來自于她因為庶出而一直被打壓的童年,所以她貪婪又狠毒,即便身居后位,依然控制不了對權(quán)力的欲望。
就如心理學(xué)家弗蘭克·卡德勒說的那樣:“生命中最不幸的一個事實是,我們所遭遇的第一個重大磨難多來自家庭,并且,這種磨難是可以遺傳的。”
可見,一個人的宿命,在你的原生家庭中早已埋下了種子。可我們也必須知道,這顆種子最終會結(jié)什么樣的果,還要看我們拿什么滋養(yǎng)。
糟糕的原生家庭固然是桎梏,但也并非無法打破;童年帶來的傷害固然沉重,可并不是無法用愛去和解。
所以,我們既要有勇氣,去突破原生家庭的枷鎖,過好自己的一生。即便無法原諒,也要試著學(xué)會放下。
但同時,我們更要知道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做好自己,構(gòu)建一個幸福的家庭,讓它成為孩子人生最堅強的后盾。
共勉之。
作者:月月,碧讀好書簽約作者,一個追求“琴棋書畫詩酒花,柴米油鹽醬醋茶”的佛系媽媽。本文為“碧讀好書”原創(chuàng),好書像碧玉般珍貴!原創(chuàng)美文、好書好課、新書資訊等,伴你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