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當年大學(xué)畢業(yè)后,被分配進了家鄉(xiāng)的棉場中,而我記憶中,好像連棉場的樣子也沒印象了。爸爸說,以前人們種植棉花,是為了賣給棉場換錢換糧票,后來隨著人們生活好了,就自己種植棉花自己用了,再也不賣給棉場了,棉場也倒閉了。我國上個世界的發(fā)展史充滿了時代的氣息,淳樸的農(nóng)民們將精心種植的棉花拿來換錢,養(yǎng)育兒女,棉花也曾是人們心中的經(jīng)濟作物。我們今天要介紹的就是棉花了。
棉花,名字中帶著“花”。在上個世紀時,家家戶戶種植棉花,大家家中都有這朵棉花。棉花雖然葉子是綠色,棉花桃是褐色的,但是結(jié)出來的棉花確實雪白雪白的,給人純潔的感覺,也為人們帶來溫暖的冬天。棉花的價格不貴,但卻是實實在在的好東西。雖然現(xiàn)在商場中的布料各種各樣,什么雪紡、聚酯纖維,還有昂貴的絲綢等等,但是對于老百姓來所,棉花在那個時代中給予人們的安全感和溫暖,是什么都無法取代的。有時候看著商場花花綠綠的昂貴衣服,還是覺得自己家中的棉布料衣服穿著舒服、透氣、接地氣,雖然便宜,但給人實在和踏實的感覺。
媽媽說,以前的衣服、被子都是自己家做的。那時媽媽去鎮(zhèn)子上上學(xué),姥姥總是很早就開始為媽媽縫制棉被和衣服,那雪白的棉花被姥姥一朵朵、仔細地鋪在被料上,好像在呵護自己的孩子一樣。姥姥一針一線縫起來的被子和衣服,也把自己的牽掛和思念縫了進去,我問媽媽暖和么,媽媽笑笑說,當然很暖和啦,棉花實在,發(fā)暖。棉花制品不管是什么年代,老人都說這百年不爛,我們家就有好幾床被子用了幾十年,現(xiàn)在還在用呢。
那個時候,棉花做成的棉被幾乎是家家戶戶都有的,冬天冷,沒有暖氣和空調(diào),多蓋幾條棉被也是不冷的。好用又實在的棉被,價格還親民,非常得人們喜愛了。晴天的時候,拿出棉被來曬一曬,當棉被充分吸收光照而變得充盈飽滿時,晚上蓋起來竟然有幸福感,這也是什么蠶絲被所不能給予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