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大獨裁者和幸運者,統(tǒng)治時間位居中國皇帝榜首,超長待機也秒殺一片,值得一提的是,乾隆的統(tǒng)治對臣民仁慈而殘暴,對待親兄弟、太后一面是“兄友弟恭,母慈子孝”,另一面卻是威嚴而兇殘,令他的母親和兄弟都瑟瑟發(fā)抖。
皇權的性質決定了它的高壓性、排他性,敵視一切異已力量,必須建立在等級森嚴的秩序上。
乾隆的母親孝圣憲太后是一個十分有福氣的人,雍正繼位后的第二年,她便被封為熹貴妃,乾隆繼位后,又封為太后。乾隆也十分孝順,無論國事多繁忙,他都堅持“三天一問候,五天一陪膳”,對老母親關懷備至。
乾隆對母親那是絕對的舍得花錢,自己有十塊能給母親花9塊錢,繼位之初,乾隆還是很節(jié)約的,但對老母親卻非常大方,每次巡江南,一定要帶上老母親,甚至連登泰山也沒有忘記。
但在皇權這一點上,乾隆對母親卻十分殘忍,絕對不讓太后碰下。
乾隆繼位后的第三天,就發(fā)了一道圣旨告誡宮女太監(jiān),凡是國家大事,都不準備在宮中談論,更不準告訴太后,誰要是敢私下嚼舌根,讓太后為朝廷的事煩心,絕不輕饒。
有一次,乾隆和太后聊天,太后說起順天府有一座寺廟年久失修,快倒了,讓乾隆撥錢修一下,乾隆當面雖答應,但一轉身,就下了一道旨意斥責太后身邊的一名老太監(jiān):
你作為康熙年間就開始在宮中伺候的人,什么時候見過孝莊太后讓康熙修廟宇來表達孝道。
這表面上是罵太監(jiān),實際上是罵太后干政。太后作為雍正宮斗中的勝利者,這話自然一聽就明,從此,再也不敢干涉任何前朝的事情。
乾隆是雍正的第四個兒子,繼位時只剩下兩個弟弟——老五弘晝和老六弘瞻。
乾隆與弘晝同一年出生,從小一起長大,感情非常好,弘晝對這個親哥哥也很難有懼怕心理,繼位后,對乾隆也是經常沒大沒小,甚至還經常耍耍弟弟的脾氣。
乾隆作為皇兄,對待兩個弟弟也是十分仁愛,在爵位、賞賜上十分大方,繼位之初就加封親王,有事沒事就賜宴。
弘晝對政治還是很熱心的,有一次,在朝會上與乾隆親信訥親發(fā)生了齟齬,情急之下弘晝直接拳腳相加,將訥親一頓暴揍,礙于王爺?shù)纳矸?,訥親只能忍下這次羞辱。
俗話說:打狗還得看主人,當廷打重臣,這等于是打乾隆的臉,更何況是乾隆這個集權主義皇帝,即使沒有暴揍大臣這事,乾隆都容不下宗室參政,更何況如此打臉。
有一次科舉考試,到了中飯時間了,乾隆還在親自監(jiān)考,弘晝便想主動分擔,讓哥哥先回去吃飯,而乾隆卻擔心有人作弊,執(zhí)意不走。
此時,弘晝居然急了,情緒激動地對乾隆說:“
你不走,是擔心我收了他們錢,會幫他們作弊嗎?
聽到這里,乾隆已經是怒火中燒了,殺氣騰騰地瞪著弘晝,但最終一句話沒說。第二天,終于弘晝回過神來,趕緊進宮道歉。
而乾隆則冷冷地說:
“我不說話,是因為我不想看你,因為繼續(xù)頂撞我而被處死,你好自為之吧!”
弘晝這兩次都已經觸碰到乾隆的逆鱗,畢竟巍巍皇權豈容他人冒犯,親情在權力下也得退居次位。
不久之后,弘晝徹底終結了自己的政治前途。
有一天,弘晝、弘瞻進宮給太后請安,母子間閑聊時,弘晝一不小心坐在了乾隆專用的坐位上,這事讓乾隆大為光火。
乾隆指責他們“儀節(jié)僭妄”,“于皇太后前跪坐無狀”,弘晝被罰俸三年。
經歷連續(xù)挫折后,弘晝開始畏政治如虎,終日無所事事,甚至在家里大辦活喪,游手好閑玩到了60多歲善終。
乾隆自己的親兄弟都如此狠 ,更別說宗室皇親了,乾隆自繼位后,沿用雍正的班子,但卻將老班子中的莊親王允祿、果親王允禮排除在外。
自努爾哈赤以來,國家大權一直在宗親手中,而到了乾隆時期,宗室子弟開始賦閑在家,這讓宗親們十分窩火,廢太子長子弘皙經常和其他叔伯們窩在一起討論國家大事,吐槽乾隆的種種作為。
乾隆得知此事后,以”結黨營私、行動詭秘“為由革去了莊親王的親王雙俸,弘皙也被革去了親王爵位,并且永遠圈禁,其他的幾個叔伯兄弟也受到了處置。
從此宗室再與皇權無關,身為皇帝宗親,本應無上榮光,然而到了乾隆這,卻變成了無用的廢物,即使有才華也只能整天遛鳥看戲,一生混吃等死。
相對于年幼的弘瞻,就沒有那么幸運了。乾隆繼位時,弘瞻才2歲多,乾隆對這個弟弟十分疼愛,將他過繼給果親王,得以繼承豐厚的家產。
弘瞻從小嬌生慣養(yǎng),貪財任性,整個一紈绔子弟,平時最大的愛好就是利用王爺身份四處撈錢,乾隆對這個親弟弟十分溺愛,即使他知法犯法,也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有一次,弘瞻竟試圖買通軍機大臣阿里袞達,想將自己的親信安插入軍機處。這件事徹底觸碰到了乾隆的禁區(qū),軍機處中樞,豈容他人染指?
隨后又發(fā)生的跪錯地方事件,弘瞻諸錯并罰,被革去了親王身份,降為貝勒,并解除了一切差事,永遠停俸。
弘瞻嬌慣了一輩子,哪里受過如此委屈,回去后不久,便一病不起。聽說弘瞻病危,乾隆趕緊去探望,看著憔悴不堪的弟弟,乾隆滿是心疼地說:
我只不是想懲罰你一下,讓你改改脾氣,并沒有真想將你怎樣。
乾隆離開后,已經奄奄一息的弘瞻卻對家人說:
“現(xiàn)在我終于可以死了?!?/p>
盡管乾隆下旨恢復了弘瞻的爵位,但仍沒能留住弘瞻的命。
對于宗親來講,乾隆一方面是仁慈的,只要聽話,不參政,一輩子榮華享受不盡,但對于抱負青年來講,一出生就意味著只能做一個混吃混喝的宗室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