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末年,民間面臨著日益繁重的賦稅勞役,“海內(nèi)之士力耕不足糧饟,女子紡績不足衣服”在此時已成為常態(tài)。但是與民間百姓因繁重的賦稅出現(xiàn)“民多餓死”的局面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地主豪強們“多畜奴婢,田宅無限”的奢侈生活。因此,在當(dāng)時階級矛盾變得日趨尖銳,各地起義更是接連不斷。
農(nóng)民起義
而到了王莽接手西漢的殘破政局之時,“竭天下之資財以奉其上”的統(tǒng)治階級們明明已經(jīng)手握天下近乎三分之二的財富,卻依然是“猶自以為不足也”,他們還是“竭盡全力”的想要把百姓手中最后的一絲財富剝削的一干二凈。因此,底層百姓與統(tǒng)治階級的矛盾開始明朗化,或是統(tǒng)治階級“眾其奴婢,多其牛羊,廣其田宅,博其產(chǎn)業(yè),畜其積委”,或是底層百姓“棄城郭流亡為盜賊”,總之就是民不聊生,百姓苦不堪言。
因此王莽若再不改變這種局面,恐天下遲早會生變。如此,登基不久的王莽為了解決這些變得日益嚴峻的各種社會問題,開始大行改革之事,而這次改革行動就是后世著名的“王莽改制”。王莽意圖用王田、五均、賒貸、六筦、寶貨等改革措施來緩和自西漢以來就存在著的種種社會問題,從而穩(wěn)固新朝的統(tǒng)治。
寶貨制
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公元9年,王莽頒布了一道著名的詔令:“今更名天下田曰‘王田’,奴婢曰‘私屬’,皆不得買賣。其男口不盈八,而田過一井者,分余田予九族鄰里鄉(xiāng)黨,故無田,今當(dāng)受田者,如制度,敢有非井田圣制,無法惑眾者,投諸四裔,以御魑魅?!?。
這道詔令包含著四個信息:
1.將全國土地改稱為“王田”,私人不得買賣,即改土地私有制為土地國有制。
2.將奴隸改稱“私屬”,不得買賣。
3.實行“計口授田”制。一家有男丁8口,可授田900畝;一家男丁不足8口,而土地卻超過900畝,則需將多出土地均分給宗族鄰里;若此前沒有土地的,則按照以上的制度進行授田。
4.如果有人敢非議井田制度的,煽動人破壞法令的,則判其“流放”之刑,流放邊疆地區(qū)。
王田制的原型“井田制”
隨著這道詔書的下達,“王田制”和“私屬制”這兩個對后世影響甚深的制度應(yīng)運而生。王莽推行這些制度的目的,就是為了徹底解決新朝目前最為嚴重的兩大社會問題,即土地兼并、奴婢增多的問題。對于“王田制”我不做太多的介紹,有興趣的可以看看我之前寫的《王田制:王莽對于新朝的第一項改革,欲以土地國有制代替私有制》。簡單的說“王田制”就是為了解決土地兼并問題,王莽希望用“奪又余以與不足”的方式,及“流放”的嚴苛刑罰來奪得地主豪強手中侵占的那些多余的土地,然后再以“計口授田”的方式來進行土地的均分,借此從根本上解決土地兼并的問題。
王莽改制
實際上,今天我們著重要講的是“私屬制”,這項制度是王莽為了解決新朝日益嚴峻的奴婢問題而推行于天下的。
眾所周知,西漢中期,隨著土地兼并問題的加劇,再加上戰(zhàn)事、自然災(zāi)害等各種原因,西漢的奴婢問題已經(jīng)成為了社會上最嚴重的社會問題。而之所以奴婢問題會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究其原因在于這些奴婢大多都是沒有戶籍的,也就是"隱戶",他們不受國家的控制,完全為地主豪強私人所有。因此隨著奴婢的增多,國家所掌控的生產(chǎn)勞動力就會大大減少,而隨之的后果就是國家的賦稅減少,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陷入停滯。試想如果國家沒有了糧食,沒有了賦稅,這個國家還能存在嗎?
所以自西漢中期以來,奴婢問題就越來越受到皇帝、官員的重視,他們紛紛制定出了一系列遏制蓄奴之風(fēng)的政策。如武帝時期,董仲舒就提出“去奴婢,除專殺之威”;如成帝時期,成帝就下詔“公卿列侯親屬近臣,多蓄奴婢....有司以漸禁之”禁止公卿列侯及其親屬蓄養(yǎng)奴婢;如哀帝時期,丞相孔光、大司空何武制定出“諸侯王奴婢二百人,列侯、公主百人,關(guān)內(nèi)侯、吏民三人”、“諸名田蓄奴婢過品,皆沒入縣官”、“官奴婢五十以上,免為庶人”等制度,限制諸侯王、列侯等權(quán)貴蓄養(yǎng)奴婢的人數(shù),若超過或收沒奴婢,或?qū)⑵滟H為庶人。
漢朝奴婢
當(dāng)然這些限奴的制度最后都因為各種原因,或是制度不完善,或是被地主豪強所阻止落了個失敗的結(jié)局。而終西漢一朝蓄奴問題非但沒有得到遏制,反而是越發(fā)的嚴重,據(jù)不完整統(tǒng)計,西漢末年全國奴婢人數(shù)大概在385萬左右,約占全國人口的十五分之一。想想看,西漢末年奴婢問題就如此嚴重,那新朝肯定也好不到哪里去。所以到了新朝,奴婢問題就成了王莽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就這樣“私屬制”誕生了。
現(xiàn)如今,對于“私屬制”的目的史學(xué)界早有公論,那就是為了解決新朝的奴婢問題。但是對于“私屬制”到底是如何去解決新朝奴婢問題的,卻是分歧很大。尤其是對于“私屬”到底是何意,更是議論紛紛,目前對于“私屬”的意思大概存在著兩種說法:其一“私屬”就是承認地主豪強合法擁有奴婢;其二“私屬”就是將國家奴婢變成私人奴婢。而縱觀這兩種說法,他們的核心就是都認為"私屬制"就是將奴婢合法變成私人財產(chǎn)的一項制度。
西漢統(tǒng)治階級
但是事實上真是如此嗎?個人認為實則不然。
首先我們都知道王莽的詔書中“私屬制”的核心就是“不得買賣”,試想如果真的如上所說“私屬制”的目的就是讓奴婢變成合法的私人財產(chǎn)的話,那么不就是意味著地主豪強擁有奴婢的“所有權(quán)”嗎?那既然如此,買賣肯定是自由的啊,又何來的“不得買賣”一說呢?
再者從王莽的所作所為來看,他也絕非會是一個會將奴婢變成地主豪強合法擁有的“私人財產(chǎn)”的人。王莽在公元9年就曾下達過一道詔書,其言“是以兼并起,貪鄙生,強者規(guī)田以千數(shù),弱者曾無立錐之居。又置奴婢之市,與牛馬同蘭,制于民臣,顓斷其命。奸虐之人因緣為利,至略賣人妻子,逆天心,悖人倫,繆于‘天地之性人為貴’之義。《書》曰‘予則奴戮女’,唯不用命者,然后被此辜矣?!薄?/p>
王莽劇照
意思就是強者占田要用千來計算,弱者竟沒有立錐之地。他們設(shè)置買賣奴婢的市場,跟牛馬同欄,控制平民和奴隸,專橫地操縱他們的命運。奸詐殘暴之徒憑借這些來達到牟取不義之財?shù)哪康?,甚至為了獲得更多的利益,他們還強搶強賣人家的妻子兒女,違抗了上天的心意,違反了人與入之間的關(guān)系準(zhǔn)則,違背了‘天地間的生命以人類最為尊貴’的原則。
從這道詔書我們可以看出王莽對于私蓄奴婢和買賣奴婢一事是深惡痛絕的,對于那些遭此厄運的奴婢們也是深表同情的。再從當(dāng)年的王莽因其子王獲殺奴,讓其自殺一事來看,這種同情絕非是“表里不一”的??梢哉f王莽對于奴婢是重視的,也是以平等的心態(tài)去看待的,那么就是如此,他又怎么會讓奴婢得到一個成為地主豪強合法的“私人財產(chǎn)”這樣不公平的待遇呢?
新朝奴婢
既然“私屬”不能單純的解釋為“奴婢歸私人所有”,那“私屬”到底是何意呢?
首先我們來了解下“私屬”的“私”字到底是何意?《說文解字》言“私,禾也,從禾厶聲。北道名禾主人曰私主人”,段玉裁亦言“蓋禾有名私者也,今則假私為公厶。倉頡作字,自營為厶”,“私”字在遠古最原始的意思就是指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中的情況,禾有名者曰私。
其后“私”字的意思開始逐漸被延伸開,在《中華大詞典》中對“私”的解釋就有多達20種,其中有一說就是“姊妹之夫曰私”,《釋名·釋親屬》亦言“姊妹互相謂夫曰私,言于其夫兄弟之中,此人與己姊妹有恩私也?!币簿褪钦f這個時候“私”已有“親屬”的意思。
而“私屬”一詞最早出現(xiàn)在《左傳》中,其言“郤子至,請伐齊,晉侯弗許。請以其私屬,又弗許。”,在這里《辭源》對其的解釋就是“私屬,家眾,家丁”,且在《辭源》中解釋“請以其私屬,又弗許。”的“私屬”時,還在后面說道“又王莽改制....奴婢曰私屬”,也就是說王莽的“私屬”是與晉侯“私屬”意思完全一樣的,就是“家眾”、“家丁”的意思。
說到這里我想大家都明白了吧,王莽所推行的“私屬制”其用意就是想將地主豪強家中的奴婢變成“家眾”、“家丁”,讓他們依附在主人的戶籍上,借此讓奴婢由單純的奴仆變成主人家庭中的成員,從而提高奴婢的身份和地位。而如果這么解釋的話,那么剛才所說的一切問題就都迎刃而解了。
新朝蓄奴之風(fēng)
首先將奴婢變成“家眾”這一解釋符合王莽的“天地之性人為貴”的思想,又符合王莽對于奴婢的同情與憐憫,因為只有將他們的身份和地位提高,他們才不會再遭受到王莽所言的“與牛馬同蘭,制于民臣,顓斷其命”這樣與牛馬同欄,任主人奴役驅(qū)使甚至是任意宰殺的悲慘境況。他們有了戶籍,也就意味著國家對他們的保護將是名正言順的,那么那些地主豪強也就不能再像以前一樣隨意處置奴婢,甚至是行殺戮之事了。
同時這樣的解釋也符合王莽改制的根本目的,王莽之所以會行改革之事,除了維護新朝的統(tǒng)治外,其實質(zhì)就是為了解決自西漢末年以來就存在的嚴重經(jīng)濟問題。“私屬制”的核心目的就是讓原本不在朝廷掌控范圍之中的“隱戶”變成朝廷可掌控的人口,而王莽之所以會讓奴婢依附在主人的戶籍上,其目的就是如此。王莽希望將他們編入國家的戶籍當(dāng)中,從而從這些地主豪強手中奪回朝廷對于這些勞動人口的“所有權(quán)”。
古代百姓
因為一旦奴婢有了戶籍,他們就需要按照律法去服勞役,去繳納賦稅。簡單說,就是有了這些多出的人口,王莽就能讓他們重新回到生產(chǎn)活動中,這樣新朝的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就能得到快速的恢復(fù),而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得到恢復(fù),國家的財政收入勢必得到增加,再加上這些人口穩(wěn)定供應(yīng)的賦稅,國家的收入更是能穩(wěn)步提升,而這樣對于新朝來說只會是百利而無一害的。
新朝流民
所以綜上所述,王莽的“私屬制”絕非是將奴婢變成地主豪強的私人財產(chǎn),而是想將奴婢變成地主豪強的“家眾”,讓他們可以依附在地主豪強的戶籍中,這樣不但可以提高奴婢的社會地位和身份,同時在他們有了戶籍后,王莽還能獲得大量的勞動力,從而提高新朝的財政收入,及提升新朝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恢復(fù)能力??梢哉f從這點來看,王莽的“私屬制”絕對是一個非常好的政策,既可解決奴婢的身份地位問題,又可解決新朝的經(jīng)濟問題,可謂是一舉兩得。
參考文獻:
1.《漢書·食貨志》
2.《漢書·王莽傳》
3.《左傳》
4.《辭源》
5.《釋名·釋親屬》
6.《說文解字》
7.《漢書·董仲舒?zhèn)鳌?/strong>
8.《漢書·哀帝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