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咱們老祖宗留下的眾多俗語里,有一句叫做“寧睡荒墳,不住破廟”。意思出遠(yuǎn)門趕路,天黑遇到杳無人煙的地方無處歇腳,寧愿在墳地睡一晚,也千萬別住破廟里。
可能好多人都覺得奇怪,荒墳?zāi)嵌喁}得慌啊,破廟起碼能遮風(fēng)避雨吧,為什么會寧愿住荒墳也不住破廟呢?
這句話實際上說的是人性險惡。
在如今到處是攝像頭的時代,哪怕一個人外出旅游,只要帶夠了鈔票,幾乎不用考慮安全的問題,但在古時候信息閉塞的年代就不一樣了。
破廟,聽起來好像比荒墳強(qiáng)點(diǎn),好歹有個遮擋的地方,可實際上破廟住著才不讓人放心。
首先就是這個“破”字,既然是破廟,那肯定年久失修了,可能廟頂破了好幾個洞,墻壁也搖搖欲墜了,說不定晚上正睡著覺呢,一塊瓦片就掉下來砸腦袋上了,或者墻突然塌了,自身就存在安全隱患。
破廟還有一個最主要的安全因素,就是魚龍混雜。古代交通不便,很多人出門在外,像趕考的書生、做生意的商人、逃荒的難民、流離失所的乞丐或是躲避官兵的強(qiáng)盜等等,沒地方住的時候都會想到去廟里借宿。
這就導(dǎo)致破廟里什么三教九流的人都有,這里面難保沒有心懷不軌的人,要是遇到強(qiáng)盜或者小偷,不僅身上的財物保不住,弄不好連性命都得搭進(jìn)去,躲都沒地方躲。
所以人們才說:鬼永遠(yuǎn)是鬼,但人有的時候真的不是人。
再說,就算是個沒人居住的破廟,在古人心里,本身也是個容易鬧鬼的地方。
寺廟本來是供奉神佛的場所,一旦破敗沒了香火,反而會聚集那些所謂“不干凈”的東西,就算從科學(xué)的角度來說,神像東倒西歪,在昏暗的光線下也顯得特別陰森恐怖。
古人又比較迷信,晚上一個人住在里面,風(fēng)一吹,門窗嘎吱嘎吱響,再加上那些殘缺不全面目猙獰的神像,任誰都會心里發(fā)毛。
反觀荒墳這邊,俗話說得好,最危險的地方往往是最安全的地方。
雖然荒墳看著覺得害怕,容易讓人充滿想象,但它實際上相對破廟更安全一些,畢竟大多數(shù)人對墳地都心懷忌諱,不會輕易靠近。
從現(xiàn)代人的看法來說,墳地不過是人死后埋葬的地方,并沒有什么可怕的,大不了就是遇上一些豺狼虎豹,可墳地視野開闊,還是有機(jī)會逃的呀。
就算古人迷信,荒墳被認(rèn)為不干凈,但壞人也怕沾上不干凈的東西,不敢在這附近晃悠,荒墳周圍反而更安全。
對于在外趕路、實在沒地方落腳的人來說,到荒墳旁邊找個稍微干燥點(diǎn)的地方睡一覺,還是能湊合一下的。
到這兒,兩者一比較,荒墳雖然啥都沒有,卻好歹能在相對安全的情況下對付一晚,而破廟唯一的好處只不過是遮風(fēng)避雨而已。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