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wèi)靈公篇第三十
原 文
子曰:“君子謀道不謀食。耕也,餒(něi)在其中矣;學也,祿在其中矣。君子憂道不憂貧。”
注 釋
謀:即求。
道:指濟世安民的道理。
謀食:是謀求衣食無缺的意思。
餒:為餓。
義 釋
《四書集注》:耕所以謀食,而未必得食。學所以謀道,而祿在其中。然其學也,憂不得乎道而已;非為憂貧之故,而欲為是以得祿也。尹氏曰:“君子治其本而不恤其末,豈以在外者為憂樂哉?”
《四書蕅益解》:卓吾云。作訓詞看。
《論語新解》:餒,餓義。耕以謀食,亦有饑餓之患。學以謀道,亦有祿仕之獲?;蛘f:此章君子指位言。董仲舒所謂: “遑遑求仁義,??植荒芑裾?,君子之事。遑遑求財利,常恐匱乏者,小人之事?!比舯M釋耕耨,從事于學,亦將于何得食?然謀道亦可兼得食,謀食亦不害兼謀道。若使一群之人,皆競于謀食,不知謀道,由于無道,亦且憂餒。若使一群之人,盡知謀道,不專憂貧,豈轉不能得食?故知本章陳義,實期人人能成為君子,不謂在上位斯為君子,在下位則必為小人也。
今 譯
孔子說:“君子謀求濟世安民的道理,并不謀求個人的衣食。耕種,有時也免不了挨餓;學有所成,俸祿自然可以獲得。君子憂愁理想的不能完成,而不憂愁貧困?!?/p>
主 旨
孔子勉勵弟子盡力求道。
引 述
耕種,有時也免不了挨餓;學有所成,俸祿自然可以獲得。這兩句話,是對應著說的。孔子的意思,是勸勉弟子,與其擔心衣食不足、生活貧苦,不如好好學習,照樣可以獲得俸祿,來解決衣食的問題。
擔心并沒有實際的效能,擔心衣食缺乏,于事無補。擔心濟世安民的道理不能實現(xiàn),就會用心加以學習和發(fā)揚,反而獲得真正的好處。所以孔子認為,憂道不憂貧,才是君子應當做的事情。
生 活 智 慧
?。ㄒ唬┧渍Z說“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和孔子的主張,完全不一樣。孔子勉勵弟子謀求濟世安民的道理,并不是把目標放在黃金屋和顏如玉上面??鬃拥睦硐?,是建立社會公義,追求社會公益,而不是為了個人的生活享受。
?。ǘ┈F(xiàn)代社會,一切向錢看。很多人缺乏理想,卻不免唯利是圖。在這種不正當?shù)纳鐣L氣下,大家更應該好好想一想孔子這一番提示:謀道不謀食,憂道不憂貧。
?。ㄈ┳x書人一心一意為了將來過好生活,寧愿放棄自己的理想和興趣,迫使自己選讀旨趣不合的科系。犧牲自己的幸福,只為了向現(xiàn)實低頭,有這種必要嗎?
建 議
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不能由于生活條件的限制,便放棄自己的理想。
別 裁
我們大家都習慣地會說“君子謀道不謀食”、“君子憂道不憂貧”原文就是孔子說的。說一個真正有學問,以天下國家為己任的君子,只憂道之不行,不考慮生活的問題;比如耕種田地,只問耕耘不問收獲。好好的努力,生活總可以過得去,發(fā)財不一定。只要努力求學問,有真學問不怕沒有前途、沒有位置,不怕埋沒?!爸\道不謀食,憂道不憂貧?!笔呛芎玫母裱?,人生的準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