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控制自己,并能善于駕馭自己的人,不是圣人,但卻已經(jīng)擁有了圣人的某些品質(zhì)。
每個人身上,既有長處,又有短處;既有優(yōu)點,又有缺點;既有積極的情緒,又有消極的情緒;既有向善的本能,又有作惡的趨向;既有施舍的意念,又有貪婪的欲望;既有勤勞的品格,又有懶惰的惡習(xí);既有理性的思考,又有激情的沖動;既有隨機應(yīng)變的能力,又有日積月累的習(xí)慣;既有對美的事物呵護的愛心,又有被丑的事物誘惑的危險;既有美的善的真的情感,又有丑的惡的假的情感。
甲乙兩人有一段對話:
甲:人性叢林里有多少敵人與險詐?
乙:敵人無所不在,險詐無處不有。
甲:那么,最大的敵人是誰?
乙:自己。
甲:最可怕的險詐隱藏在那里?
乙:隱藏在對自己的縱容里。
最可怕的敵人隱藏于對自己的縱容之中,這是一種充滿哲理的說法。人一旦縱容自己,他人的險詐就有了入侵的可乘之機。能夠戰(zhàn)勝自己這個最大的敵人,外面之?dāng)潮銢]什么好可怕的了。
《猶太教法典》上有一段話:“誰是賢人?——不斷學(xué)習(xí)的人。誰是強者?——懂得限制自己的人。誰是富人?——知足的人。”
強者,就是懂得限制自己的人。你要想自由,就要學(xué)會克制自己的欲望。如果你覺得無法克制肉體的欲望,其根源大概就在于,當(dāng)你還能夠克制的時候,你卻沒有加以克制,所以這些欲望對你來說就習(xí)以為常了。只要你從年輕的時候起就習(xí)慣于讓肉體的人服從于靈魂的人,你就會很容易的克制自己的欲望。而習(xí)慣于克制個人欲望的人,在現(xiàn)實的生活中就會輕松而快樂。大多數(shù)被稱作惡人的人之所以落到這個地步,是因為他們把自己惡劣的心態(tài)看作合情合理的事,便沉浸于這種心態(tài)之中,而不去努力對此加以克服。
人的一生,無時無刻不是在控制和釋放自己的過程中抉擇和周旋。如果我們做的好,處理的好,我們就比較順心,周圍的環(huán)境也就比較好;反之,我們就很苦惱,仿佛事事都不順心,有人故意和我們作對似的,干什么都不成。控制自己的惰性,釋放勤奮,你成功的路途會因此而縮短;控制自己的欲望,釋放美德,你會因此而少去許多煩惱和抱怨;控制自己的不良習(xí)慣,釋放文明,你會逐漸使自己成為一個有修養(yǎng)的人;控制自己的情緒,釋放理性,你會減少沖動和沖突,學(xué)會理性的思考人生;控制自己的一切不良嗜好,釋放友善,你不但節(jié)約了資金,還會因此有一個好身體。
“縱容自己,無異自滅。”倘若我們縱容自己,是自己的惰性,弱點,欲望,情緒一味的膨脹,放大,終有一天,我們會不知不覺的被自己毀滅。
大人物之所以不同于小人物,就因為他們永遠不會縱容自己,他們總是不斷地自省,永遠自律,所以,在人性的叢林里,他們往往是勝利者,因為他們先戰(zhàn)勝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