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淅淅瀝瀝的雨一夜未停,很擔心今天的行程受到影響。好在天隨人愿,早飯之前,雨停了。 哈哈,是的,這是我起的名字,因為這里確是小橋流水人家,行走其中,真的仿佛置身于江南水鄉(xiāng)。 曲水亭街在大明湖南門正南方,北鄰百花洲和大明湖,南接西更道,東望德王府北門,西鄰濟南文廟,面積不算太大,但特色格外鮮明,那就是小橋流水,垂柳依依,青磚紅瓦的四合院櫛次鱗比,慕名來訪的游覽者攘攘熙熙,在現(xiàn)代都市之中能有這樣保存完好、古樸雅致的美景,可以說不是江南,勝似江南。 曲水亭街的記載可遠溯北魏,酈道元在《水經(jīng)注》中就有記載,這便是“家家泉水,戶戶垂楊”。據(jù)老濟南人介紹,濟南的“泉城”之謂,非是因“七十二泉”,而是因“家家有泉”。行走在街巷之中,說不定什么地方就會有清澈的泉水汩汩而出。 曲水亭街因曲水亭而得名。據(jù)記載,在小興隆街西口附近的河東岸,原有三間草房。它坐東朝西,房前屋后,小溪彎彎,流水潺潺,垂楊依依,故名曲水亭。亭門懸掛著鄭板橋撰寫的對聯(lián):“三椽茅屋,兩道小橋,幾株垂柳,一灣流水”。 真所謂街以亭命,亭以水名,水以曲稱,只可惜亭子早已損毀,不知所蹤。 在古代,曲水亭和曲水亭街曾是文人雅士薈萃之處。他們在這里下棋、聊天、品茶、論詩,并留下了“曲水流觴”的佳話。 所謂“曲水流觴”,指的是古代文人每年農(nóng)歷三月三相邀聚會于曲水河泮,把酒杯里盛上美酒,放在木質(zhì)托盤中,讓酒杯順著彎曲小溪漂流,酒杯漂到誰的面前停住,誰便要飲酒賦詩。大書法家王羲之在《蘭亭集序》中所說的“引以流觴曲水”就是這個意思。 如今的“曲水”,歷經(jīng)時代更迭,已不復原來的樣子,卻仍是水流淙淙,清澈見底。河中豐茂的水草,被湍急的水流梳洗,齊刷刷向北舒展,平鋪在河底,把小河裝點得如碧玉雕成一般。 可惜的是河中見不到游魚;岸邊,不時有游客用網(wǎng)兜在水中撈捕,有一對父子,剛剛從里面撈出了一只小烏龜。唉!真不愿意看到這一幕! 順流而上,沿街南行,欲尋泉水出處,卻見上游向西穿過街道,伸向一個小巷,目之所及,一堵花墻擋住了視線,水從墻下傾瀉而出,根本見不到出處。 掃聽一位市民才知道,往南走,再往西行,南拐,有一張家大院,大院南邊便是王府池子,泉水,就是從這里往東北經(jīng)民宅下的暗道,流向曲水亭街的。 按照指引的方向前行,一番穿街過巷之后,果有一池碧水豁然眼前,南北長30余米,東西闊20余米,細察水面,果有多處冒出一串串水泡,這便是泉眼了。 王府池子又名濯纓泉,屬于珍珠泉泉群,原在德王府院內(nèi),故得名。后來清軍攻占濟南后,廢德王府改巡撫衙門,將王府池子劃了出來,流落到民間,落得個現(xiàn)如今藏在深閨無人識的尷尬境地,真是可惜了。 試想,如果將王府池子與北面的曲水亭街連成一片,開發(fā)出來,那將是何等暢快之事。 眼看過了十二點,我們便原路返回,慕名前往泉水豆腐處用餐。
泉水豆腐在百花洲東岸,周圍有深宅大院,也有平房窄巷,都是依泉水小溪而建,環(huán)境優(yōu)雅。 從名字來看,“洲”乃水中小島,為何這里的水塘卻成為“百花洲”呢? 原來,古時的百花洲比現(xiàn)在大得多?,F(xiàn)在百花洲東岸的這些民居,從前就是水中小島。 北宋熙寧五年(公元1072年),著名文學家曾鞏調(diào)任齊州(今濟南)知州,在大明湖上筑百花堤,小島也因之而名為百花臺。島上百花爛漫,景色宜人。曾鞏(號南豐先生)有《百花臺》詩贊之曰: 明代嘉靖年間,世稱明代文壇“后七子”的領袖、濟南人李攀龍,在陜西提學副使位上辭職歸里,于百花洲建一三層樓房,隱居于此,名白雪樓。當時白雪樓四面環(huán)水,只能以小船往來出入。白雪樓因李攀龍而聞名世,以至無數(shù)后來之人,臨百花洲而慕古賢,遙想那四面環(huán)水的白雪樓,嘆賞流連,遐思無窮。
據(jù)民間傳說,在百花洲上有一條小溪名為“雨荷溪”,相鄰的小道名為雨荷巷,相鄰的建筑名為“雨荷居”,這里便是電視劇《還珠格格》中夏雨荷與乾隆發(fā)生曠世奇戀之處。
總而言之,這里除卻“家家泉水,戶戶垂楊”之外,名勝古跡眾多,不來打卡,您就空留遺憾吧!
又轉(zhuǎn)了這么多地方,肚子早就咕咕直叫了。趕緊找到泉水豆腐,一飽口福吧。==========================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