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農村的小孩現(xiàn)在都隨著父母進城打工了,雖然衣服鞋子穿著上都差不多,而且說話也都是普通話,可是城里小孩和農村小孩站在一起一眼就能分辨出誰是在城里長大的,誰是在農村長大的,這是為什么呢?老農說,因為農村孩子多數(shù)都有一個優(yōu)點。
現(xiàn)在的80后小時候基本都挨過打,尤其是農村的80后,今天下河摸魚把衣服弄濕一大片回家挨打,明天爬樹玩把褲子刮破一道口子回家挨打,后天干壞事把鄰居家沒輸?shù)奶O果全給摘了回家還是挨打。仿佛父母的教育就只有打這一個辦法,要是趕上下雨天,父母嘴里還會念叨著“下雨天打孩子,閑著也是閑著”這么一句俗語,搞得小時候最怕下雨天,怕父母把以前的老賬翻出來再挨一次打。
而城里的孩子則不同,城里的小孩多是家里的寶貝,爺爺那男、姥姥姥爺?shù)恼浦袑?,吃飯怕噎著,喝水怕躺著,父母敢說孩子一句,爺爺奶奶得幫說十句話,可以說城里的孩子多沒有受過什么委屈。在家里父母就教育不得,那老師更就教育不得了,所以城里的孩子從小多沒挨過打。
通常我們會認為打孩子的行為不好,所以現(xiàn)在即使在農村也少有父母會打孩子了,但是挨過打和沒挨過打的孩子是不一樣的,因為挨過打的孩子多承受能力強,有種面對挫折愈挫愈勇的勇氣。而這種優(yōu)點也多是農村孩子所擁有的,而城里孩子沒有的。
農村孩子從小的生活條件沒有那么優(yōu)越,而且相對農村的孩子比較多,父母和長輩的精力也多在賺錢養(yǎng)家上少有將孩子嬌生慣養(yǎng)的,要是犯錯了,教育方式就是簡單粗暴的棍棒教育。其實棍棒教育是磨礪自尊心的過程,因為從小挨打,他們不會覺得自己不可侵犯,內心的承受能力也會更強,面對各種挫折也會更加坦然。
而城里孩子從小生活條件優(yōu)越,爺爺奶奶不舍得打,父母同樣不舍得打,有的家庭甚至是父母要打的時候爺爺奶奶會幫忙攔著,所以城里的教育方式多是道理教育,那就導致城里的孩子從小就養(yǎng)成了唯我獨尊不容侵犯的心理。當孩子以后讀書或者工作的時候若遇到挫折,比如上課問題回答不上來,老板安排的工作要求比較高,無法及時完成這些看起來很小的挫折就可能把從小嬌生慣養(yǎng)的孩子給打敗。
就因為從小挨打使得農村孩子有了不怕挫折勇于面對的用氣,而每挨過打的城里孩子更多的是唯我獨尊不容侵犯的不良習氣,當兩個孩子站在一起時,一個是一種堅毅的眼神,一個是自大的眼神,自然一眼就能看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