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作為全球人口最多的國家,由于土地資源有限,我國有一部分糧食是需要進口的,目前國內基本能自給自足的糧食有小麥、玉米、稻谷等,需要大量進口的是大豆。雖然2021年1-6月我國玉米進口量為1530萬噸,同比增長318.5%;1-7月大豆進口量為5762.7萬噸,同比增加4.5%,但當下玉米和大豆二糧在進口方面卻面臨截然不同的境地,其中美玉米遭遇洗船,美大豆被加大采購,二糧“一冷一熱”說明了什么情況呢?
2021年上半年,我國玉米進口總量為1530萬噸,同比增長318.5%。其中1-5月份進口量排名中,排在第一名的依然是美國,進口數量為667.22萬噸,排在第二名的是烏克蘭,進口量為498.99萬噸,這兩個國家的進口數量就達到了全部進口量的99.1%。
但有媒體報道,最近這段時間美國玉米遭遇洗船現象,尤其是7月以來美國玉米的出口數量明顯下降。這主要就是我國從美國進口玉米數量下降導致的,因為目前美國新作玉米預售超過1700萬噸,這其中來自我國的訂單占到了接近60%。
美玉米遭遇洗船,說明了啥?
導致美國玉米遭遇洗船的根本性原因是國際糧價持續(xù)上漲的同時,國內糧價卻有所回落,玉米從最高1.5元曾跌至1.3元,雖然近日有所回升,但價格依然未能恢復1.5元。受國際糧價的影響,當下進口玉米完稅后的成本偏高,進口玉米暫時失去價格優(yōu)勢。這種狀態(tài)下,美玉米遭遇洗船,說明進口貿易商對后續(xù)玉米價格信心不足。
新玉米上市后,價格會怎么走?
雖然進口貿易商不看好后續(xù)玉米價格,但是并不代表新玉米上市后價格要跌,相反,我則認為新玉米上市后的價格走勢有望復制小麥上市后價格的走勢狀態(tài)。今年新麥上市后,并沒有出現新陳小麥“打架”,價格出現下跌的情況,反而新陳小麥完美過度,價格一直處于高位運行。
而當下各企業(yè)對新玉米的報價基本符合這一狀態(tài),據了解山東某深加工企業(yè)對早熟春玉米30個水的玉米棒報價為0.68-0.71元,16個水的凈糧價格為1.3元。河南企業(yè)的報價稍低,玉米棒的報價為0.65元,江蘇徐州凈糧的價格更是達到了1.36元,河北地區(qū)新玉米收購價格基本都在1.35元以上。要知道這個價格是明顯高于去年的,去年山東濱州和東營30個水的玉米棒價格為0.45-0.5元,今年為0.68-0.71元,徐州凈糧采購價,去年為1.13-1.14元,今年為1.36元。
玉米新玉米上市價格,玉米棒在0.7元左右,凈糧在1.3-1.4元左右,對于農民來說是個好消息,雖然玉米價格持續(xù)運行了大半年,但多數農民基本都是玉米剛上市的時候就賣了,后續(xù)玉米漲價與他們關系不大,但今年玉米能夠實現高開,農民是切實能從價格上漲中獲得實惠。
最近幾個月,我國買家對美豆的需求陷入冰點,6月份訂購了80萬噸之后,7月份訂單量直接“掛零”,直到今日我國又突然加大了美豆的采購,先是在上周六采購了13.1萬噸,又在本周二采購了13.1萬噸,據傳還有50多萬噸未知目的地的銷售也將會流入我國,預計總的訂單量達到了79.7萬噸。
此前美國農業(yè)部曾預測我國本年度進口大豆的需求量大約在9000多萬噸,不足一億噸的水平,截止到7月底,今年我國已經進口了5762.7萬噸,也就是7個月我國就進口了預計全年進口量的三分之二,剩下三分之一會分5個月進入我國,這也就意味著后續(xù)大豆進口速度將會放緩。
進口速度放緩的背景下,突然接連進口大豆說明什么問題?
說明貿易商認為,后續(xù)大豆價格很有可能迎來新一輪的上漲,趁現在低價采購以控制成本。美國最新報告顯示,今年全球大豆總產量能達到3.85億噸,而全球需求總量為3.81億噸,再加上一定數量的期末庫存,大豆大概率呈供過于求的狀態(tài),價格有所下滑,但后續(xù)價格將會上漲,因為當下美國中北部正在遭受嚴重干旱問題,雖然美豆優(yōu)良率的預測值從上周的58%上漲到了60%,但是依然不是理想狀態(tài),而美豆優(yōu)良率的下降很有可能成為貿易商炒作的一個重要因素,促使大豆價格再次上漲。
后續(xù)國內大豆價格會怎么走?
隨著國際大豆價格的下跌,國內大豆現貨價格也有所回落,主要是因為大豆需求在下行。這一方面是因為大豆價格上漲后,壓榨行業(yè)不景氣,另一方面生豬價格持續(xù)低位運行,養(yǎng)豬業(yè)面臨全面虧損,整個養(yǎng)豬行業(yè)都在降本增效,豆粕需求被迫減弱。雖然今年國內大豆種植面積同比下降了5.4%,但是考慮到我國大豆主要靠進口,國內種植面積的下降對大豆價格下降支撐力有限。總的來說當下的大豆價格還是能保住的,但是想進一步上漲恐怕就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