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問題
我是一個內(nèi)疚的職場媽媽。每天出門上班,孩子都要大哭一場。有時候加班太遲回到家,才知道孩子一直在等我回家,是哭著睡著的。好心疼,好想好好陪她長大,可我沒勇氣當全職媽媽,也沒決心重新求職。不想一直這樣糾結(jié)和愧疚下去,求支支招吧!——倩倩媽
豆苗媽的話
當媽媽,從來沒有哪個選擇是容易的。
選擇全職,就要承擔(dān)家里的雞飛狗跳;選擇職場,就要承受陪伴不足的內(nèi)疚。作為一名媽媽,誰愿意錯過孩子的成長呢?
可是房價那么貴,教育費那么高,每個家庭都承受著一定的經(jīng)濟壓力,職場媽媽始終是大多數(shù)女性的選擇。我們在有限的時間里,用有限的精力,一邊照顧孩子,一邊兼顧職場。
我的大學(xué)室友婷婷,也曾是一名左右為難的職場媽媽。
每天早上,她急著趕去上班,總要千方百計地背著孩子出門,可剛關(guān)上房門卻聽到孩子在屋里哭得撕心裂肺地找媽媽。她說,那一刻真希望自己可以分身,可以把孩子擁在懷里輕聲安慰,可卻只能心疼中帶著決絕,頭也不回地奔進電梯。
后來,她只能每天趕早,在孩子醒來前,灰溜溜地逃出家門,只為不用直面心酸的分離場面。
白天,躲在公司的廁所里擠奶,風(fēng)雨無阻地背奶回家;傍晚,硬著頭皮在同事都加班的環(huán)境下,早早地下班回家;晚上,陪娃、洗澡、喂奶、哄睡,帶娃程序一個也少不了。好不容易把孩子哄睡了,婷婷卻要強打著精神,從被窩里爬起來,打開電腦繼續(xù)工作。這難得的安靜時光,可能還會被孩子的哭聲隨時打斷。雖然疲憊無比,但能夠待在孩子的身旁,看著她熟睡的臉龐,比什么都強。
早早地回歸職場,她很遺憾不能給女兒無時不刻的陪伴,焦慮不能給女兒積極正面的管教,也因為孩子不再黏自己,而感到失落。
于是,為了給孩子更多的陪伴,原本是工作狂的婷婷,離開了更有發(fā)展前景的互聯(lián)網(wǎng)行業(yè),告別高強度的工作,退回傳統(tǒng)行業(yè),少了許多光鮮亮麗,卻多了一些親子時光。
我舉這個例子,并不是勸所有職場媽媽一定要換份輕松的工作,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選擇。即使你保持一定的強度的工作,也并不代表你不夠愛孩子。
通過自己的努力工作,來給孩子更多的經(jīng)濟保障,讓他們有更多自由選擇的資格,做自己想做的事,過自己想過的人生。
想通過自己的努力工作,成為孩子的榜樣,做孩子成長路上最好的示范,告訴孩子:生活是值得努力的。
愛是克制,是克制放棄所有的沖動,用堅定的態(tài)度和堅實的行動,給出自己的承諾,也許并不完美,卻已經(jīng)用盡最大力氣。那些不能陪伴孩子的時刻,媽媽的愛并沒有被削弱,而是化成了堅韌的鎧甲。
Facebook首席運營官雪莉·桑德伯格在她的書《向前一步》中提到:美國的一項研究表明,由母親專職照料的孩子和那些由母親和其他人同時照料的孩子在個體發(fā)展上并無不同。而父母的行為因素,例如高親密度的婚姻、主張讓孩子自主行動的母親,這些因素對孩子的影響比看護形式要重要得多。
書中還指出:孩子的成長需要父母的參與、關(guān)愛、照料、陪伴,但上班族父母也完全能夠給孩子一個充滿愛和安全感的童年。有些數(shù)據(jù)甚至表明,父母都是上班族,對孩子,尤其是女孩的成長更有益。
可是,這并不代表職場媽媽什么都不用做。最需要做的,我想就是——保證高質(zhì)量的陪伴。
如果沒有足夠的時間,那就提高陪伴的質(zhì)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