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前后這兩天,氣溫高得出奇,恍若回到了盛夏時光。
人至中秋,便也曉得養(yǎng)生之道了。醫(yī)家云:“早飯晚吃,晚飯早吃”,所以我晚飯是很少吃的,這時恰逢黃昏,趁日未落天尚明,便出門去散步,邊走邊以空拳擊打帶脈,免得脂肪圍困上來。
走到北沙河,看到沙灘里的紅蓼開得茂盛,散發(fā)出淡淡的幽香,一串串紫紅色的花穗,若一抹山水畫中的云霞,如紫竹吹奏的清音,搖曳在金秋的喜悅里。
夜色急不可耐地想要取代暮云,一彎鉤月升入中天,倚著橋欄,紅蓼就在層層深色的暈染里,漸漸逼近,好一似明月照溝渠!天上月,地上人,眼中花,構(gòu)成了一幅思鄉(xiāng)畫卷,影影綽綽的腦海里,在田里追逐的孩童,躲在野花中的笑聲,他們結(jié)廬而居,川澤而生,對生存的條件從不挑揀,只要有水有土地,便可頑強地生長繁衍......
沿著河堤漫行,感慨良多,一路吟哦著“...山有橋松,隰有游龍...”這是《詩經(jīng)·鄭風(fēng)》里的句子,而紅蓼花的別稱便是“游龍”——也難怪,你看秋天的河灘,紅蓼花就像星星點點的火焰,燃燒著花枝的嫵媚,沿水而開,分明就是一條巨龍向著遠方蜿蜒而去。
紅蓼暖秋色,就像我等普羅眾生,就像那些平凡的人們,他們扎根于自己的崗位,無論土地肥沃還是貧瘠,無論被人贊譽還是無視,他們都在默默吐露芳華,試問,這些怒放的生命則能不令人尊敬,又怎能不使人為之吟誦贊唱呢?!
“夕照青蕪岸”,就在這秋天的黃昏,體味一山一水的清音,何嘗不是人到中秋的感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