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說家風《易經(jīng)》篇】損卦(第41卦)送禮的學問:為什么有些禮不能收,有些禮一定要收?(第160篇·總第2688篇)
你給他行禮,他也給你行禮;你給他送禮,他也給你送禮。所以《詩經(jīng)·大雅》說:投我以桃,報之以李。這是禮尚往來的藝術。人家送您一筐桃子,你還一筐李子、梨、杏都行,就是別把那框桃子再送回去。不然,人家以為你不滿意給退回來了。有個老前輩,每年春節(jié)、中秋我與妻子都要到她家去看望。她家客廳里擺著很多親朋同事送來的禮物,走的時候總是不容分說、不分貴重地給我?guī)Щ匾恍┒Y物。最初不想要,但她說難道你還要我親自給你送去不成?才知我?guī)Щ厝ザY物是她心愿。有時買幾百塊錢東西竟然還回千把塊錢回贈。顯然,前輩需要的不是禮物,而是人情。禮尚往來的根本就是人情往來。我們都應該感謝春節(jié)與中秋,這是兩個讓你不得不停下來去看望故友、前輩、老領導和乖乖回家跟爹媽團聚的日子。每到年節(jié)也會有我的學生家長打電話問哪天在家,帶著孩子前來看望。我與妻子就一一拒絕,有時還謊稱有事,目的是不想令其破費和麻煩。后來想這樣挺不應該的,過節(jié)走訪也是一種人情流動,若違背規(guī)律、自以為清高會損傷人情。另一老前輩,以前的時候每到春節(jié)都去拜望。近幾年有所不同,他們一家總是外出到海南過春節(jié),每次打電話都不在家,而且聲稱不用總惦記,后來確實與他走動得比較少了。禮尚往來有標準: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這是《禮記·曲禮上》的忠告,意思有兩個:1、送禮,是因為情;2、還禮,是懂得禮。損卦第五爻(六五)爻辭:或益之十朋之龜,弗克違,元吉。或,是有時,有機會。益,是得到、收獲、獲贈。十,是滿數(shù),代表著貴重和心誠,如十足、十分、十成、十全十美。朋,是古代貨幣單位,五貝為一串,兩串串在一起為一朋。龜,在這里指龜貝、龜玉之類的器物,是商周之時的寶貨。很像當今送禮的黃金、玉器、蜜蠟、金絲楠等珍貴物品。龜玉還是國寶、政治和權力的象征??鬃釉凇墩撜Z·季氏》里說:“虎兕(sì)出于柙(xiá),龜玉毀于櫝(dú)中,是誰之過與?”意思是象征著老虎、犀牛的惡勢力出來害人,代表著國之重器的龜玉毀壞在盒子里,是誰的過錯呢?十朋之龜,在我們的日常生活里未必寓意最貴,但卻表達了一份心情。你滿心歡喜地買了自以為貴重的禮物去看望一個十分尊重的長輩,但他把你拒絕了。于是,我們可能會覺得這長輩不愿意友好吧。弗,是不的意思。不要違背人情心意,這是美好友情的延續(xù),是吉祥喜悅的開始!祐,是保佑、守護和祝福的意思。這一爻是第五爻,第五爻在每一卦里都是高位,在這里主要說得是收禮人的作為,領導、長輩、老師和德高望重的人士要真誠接待來訪者,給予關愛、幫助和真誠祝福。送禮的人有兩種心境,一個是對于以前的感謝,再一個是對于以后的所求。所以收別人禮物的時候別光顧著高興,要思考人家為何給你送禮?有些領導干部就是栽在所謂的“人情往來”中。用公權換私禮,損害單位和國家的利益,滿足自己和小家的需求。這是個大麻煩,每一條魚被掉上鉤都后悔不該吃當時自以為安全的誘餌。世間沒有誰能躲得過因果關系拿了不該拿的,做了不該做的,享受了不該享受的,必定要失去自己和家人不該失去的。損卦第六爻(上九)的爻辭可謂意蘊深長:弗損,益之,無咎,貞吉。利有攸往,得臣無家。弗損,是不要減損。不要減損什么?人格、操守、正義、大局。這樣才對自己的身體、家庭和生命有益,而不會導致災禍。此乃:益之,無咎,貞吉。錢不是一天賺的,但是一天一天賺的。道德不是一天養(yǎng)成的,而是一天一天養(yǎng)成的。誰著急就給誰個顏色看看,或者失敗,或者退步,或者得病,或者付出生命代價。這就是:利有攸往。攸,是流水之意;往,是前進的意思。細水長流、持之以恒、久久為功,有啥事不能實現(xiàn)呢?得臣無家,說得是一個人的忠誠問題。既然作為單位一名員工,當了公務員,做了老師、醫(yī)生、教授等職業(yè),都是在國家體制下完成的,假若借權力和影響力以國家、單位的名義收禮拿回自己家就是貪污,就是不忠誠。人的欲望一旦在某方面得到滿足,就會變本加厲,肆意驕縱,只顧貪圖一時的快樂,而對國家的刑罰無所顧忌。范曄在《后漢書》加以精準點評:人情得足,苦于放縱,快須臾之欲,忘慎罰之義。意思是,那些保持自己操守不遜私情的人之所以能得到社會的認同、國家的獎勵,是因為心有大志、心有大局。這就叫大局意識。收禮是件美好的事,只是要保持禮尚往來,而不去傷害、觸及和減損自己的人格。收禮,同時也是危險的事,私欲一開,災禍自來。不可不慎!損卦第五爻(六五)爻辭:或益之十朋之龜,弗克違,元吉。第六爻(上九)爻辭:弗損,益之,無咎,貞吉。利有攸往,得臣無家。張建云
天津家風研究院院長。
作家、國學學者、《中國家風》主編、天津市政協(xié)委員。
曾任中央黨校國學簽約主講人,現(xiàn)為全國婦聯(lián)家庭建設專家智庫成員、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