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腎衰竭的特效中藥之一是大黃。
腎衰竭是腎臟疾病進行性進展引起腎功能和腎單位不可逆地喪失,導致以毒物和代謝產物潴留、內分泌失調以及酸堿和水電解質平衡紊亂為特征的臨床綜合征。中醫(yī)古籍中沒有與之對應的明確病名,根據其水腫、皮膚黧黑、少尿、乏力甚則胸悶氣喘,結合現代醫(yī)學檢查如血肌酐、尿素氮升高及貧血,凝血功能異常和電解質紊亂等表現,將其歸于“關格”、“腎風”等。其病機主要是以痰濁、五臟虧虛、水飲、瘀血等實邪膠結為主。生大黃,苦寒,性降,有清熱瀉火、瀉下攻積、涼血解毒、逐瘀通經、利濕去濁之功?!侗静菡x》記載大黃:“迅速善走,直達下焦,深入血分,無堅不破,蕩滌積垢”。藥理研究表明,大黃能通過抑制腎小管間質細胞—上皮細胞分化,從而延緩腎臟纖維化進展,保護腎臟功能。臨床研究發(fā)現,大黃可有效改善患者微炎癥狀態(tài),降低腎衰竭患者的尿素氮以及血肌酐療效顯著。
運用大黃時,應注意避免藥力峻猛而耗傷正氣,或因寒涼損傷胃陽,反而不利于患者恢復。中醫(yī)君臣佐使配伍理論及辨證論治要求根據不同患者的辨證分型及并發(fā)癥遣方用藥,以便切實有效治療腎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