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游覽南京,我們把明城墻作為主要參觀點,所以到南京的第二天上午,我們前往臺城。
南京明城墻,整體包括明朝時期修筑的宮城、皇城、京城和外郭四重城墻,現(xiàn)多指保存完好的京城城墻。南京明城墻始建于1366年(元至正廿六年),全部完工于1393年(明洪武廿六年),動用全國1部、3衛(wèi)、5省、28府、152州縣共28萬民工,約3.5億塊城磚,歷時達27年,終于完成國都應天府四重城垣的格局。
臺城位于南京市玄武湖南岸、雞鳴寺北邊,它是南京古城墻的一部分,東端與明都城相接,西端為城墻盡頭。臺城城墻全長253.15米,外高20.16米,下以條石為基,高7.36米,基石上的城磚高12.8米,臺城至太平門段城墻長1.7公里。由于南京臺城城墻距離六朝時代的皇宮建康宮不遠,史學家把這段南京城墻稱為臺城。
幡旗遺石
旗桿石,由兩塊兩米多高的各鑿上下兩孔的長方形青石組成,分置在城墻頂部若干地段,用以豎立旗桿。
礓?古道
礓?,意為小臺階兒,俗稱馬道。古代筑城時,多修建于城門附近及城頂坡道較緩處,以便士卒、馬匹、輜重等登城。
分 享 · 交 流 · 關(guān) 注 · 訂 閱
2016年第110期(總第5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