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媽經(jīng)常會問一個問題,繪本應(yīng)該什么時候讀?
是應(yīng)該每天都要讀嗎?由媽媽帶著讀,還是爸爸帶著讀比較好呢?可以用電子設(shè)備代替爸媽講故事嗎?
這些問題始終困擾著很多關(guān)心孩子成長的父母。
所以,作為父母到底應(yīng)該怎么引導孩子呢?如何做才能給孩子帶來更好的成長機會呢?
孩子睡前
更適合聽繪本故事嗎?
事實上,很多家長都比較關(guān)心這個問題。
其實,給孩子講繪本的時間并沒有標準要求,可以根據(jù)家庭的實際情況來設(shè)定。
因為,絕大多數(shù)家長白天要上班,所以睡前給孩子講故事成為比較理想化的時間。
畢竟,在睡前的那段時間,這些淘氣包會乖巧得像只小綿羊一樣,為了能聽到有趣的繪本故事。
因此,父母可以利用這個機會,以講故事的形式告訴孩子一些道理,讓孩子明白事理。
另外,睡前講故事能促進親子之間的互動,增進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感情,讓孩子感到內(nèi)心安定,這對兒童情感啟蒙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每天都應(yīng)該
給孩子講繪本故事嗎?
如果讓閱讀成為一種習慣,就如同我們每天需要勞作休息一樣,周而復始的每天堅持,給孩子帶來滿足感和安全感。
每天在充滿感情的朗讀聲中入睡,父母的關(guān)愛會留存在心底伴隨著他成長,這份溫暖的記憶會帶給他愛的信心和力量。
假如孩子很喜歡在睡前聽繪本故事,那我們可以把這個作為親子互動時間,讓孩子通過與父母之間語言的交流,感受到來自父母的關(guān)心和溫暖。
繪本故事
由誰來講更加合適呢?
對于誰來講繪本故事給孩子聽,并沒有什么硬性的要求。
不一定媽媽講故事效果就一定好,如果爸爸比較擅長講故事,完全可以由爸爸來講,一同參與這個過程,讓孩子感受更全面的關(guān)愛。
一般來講,媽媽講故事可能更偏向于具體化,注重渲染氛圍。相反,爸爸們會愿意加入一些抽象元素,或者角色扮演,讓孩子覺得更加好玩、有趣。
兩種不同的講述風格是不同的感情傳遞,多元化的閱讀體驗能夠增強孩子的思維能力。
另外,我們并不建議用故事機給孩子講繪本故事,畢竟再好的故事機都比不上父母的陪伴。
其實,從孩子的角度來講,他們也不喜歡聽故事機講繪本故事,孩子更希望父母能夠多陪陪他們,多給他們一點關(guān)心。
閱讀是一個改變?nèi)松暮昧晳T,但習慣的養(yǎng)成是長期堅持的結(jié)果。
養(yǎng)成閱讀習慣,需要從讀書開始做起,從讓孩子接觸繪本開始。
當孩子處于幼兒期時,如果能讓孩子長期堅持閱讀與聽書,那么孩子一定會越來越喜歡閱讀,越來越愿意看書。
有時候成長就是如此的美妙,悄然之間你會發(fā)現(xiàn),孩子的成長令你無時無刻不感到既感動又欣慰。
所以,讓孩子讀繪本從現(xiàn)在開始,給孩子陪伴與支持,從此刻開始。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