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的滲透壓
海水魚與淡水魚的體內鹽度是差不多的,可海水與淡水的鹽度差異卻是上百倍,那是什么在調節(jié)這個差異呢?這就是今天想要寫的魚體滲透壓調節(jié)。各種魚類生存的環(huán)境不同,滲透壓的調節(jié)機制也極為不同。
一、
淡水魚類的體內鹽度是高于水環(huán)境的,所以魚體內的體液是高滲溶液,對于高滲溶液的認識,就可以用脫水來理解。
如果沒有體液脫水,那按滲透原理,將有源源不斷的體外水分,通過半滲透性的鰓和口腔粘膜滲入魚體內。如果淡水魚沒有滲透壓的生理調節(jié)機制,魚將會因進水過多而脹死。比如把泥鰍的體表粘液用干的毛巾擦試干靜,破壞掉泥鰍的體表滲透壓調節(jié),把泥鰍再入清水里,那泥鰍將出現身體僵直,整個身體出現腫脹。
淡水魚為了保持機體內的鹽度高于水環(huán)境,需要通過兩方面來共同實現。
1、淡水魚的排尿量較海水魚多,腎小體也比海水魚發(fā)達,通過腎臟可以將體內過多的水排出體外;
2、魚的鰓上有特化的吸鹽細胞,可從水中吸收氯離子,還可以從食物中吸收一部分鹽分,最關鍵的是,魚的腎小管有一段吸鹽細胞,能將通過腎小管的過濾液中的絕大部分鹽分再吸收。
二、
相對于淡水魚來說,海水硬骨魚的體內鹽度比外界水環(huán)境要低,海水硬骨魚的體液則為低滲溶液,最簡單的理解就是吸收水分。
海水硬骨魚通過兩方面來調節(jié)體內鹽度。
1、減少排尿量,所以腎小體較淡水魚退化,也通過食物獲取水分,還會吞飲海水;
2、海水硬骨魚的鰓上有泌鹽細胞,吞下的海水在腸壁滲入血液后,水分大多被截留,而多余的鹽分由泌鹽細胞排出體外,使體液維持正常的鹽度。
三、
海水軟骨魚類的滲透壓調節(jié)機制與前面兩類魚都不同。
海水軟骨魚的體內鹽度高于海水硬骨魚,也高于外環(huán)境海水鹽度。
它的調節(jié)機質是通過血液中含量較高的尿素實現的。
一般高等動物血液中的尿素含量是0.01~0.03%,而海水軟骨魚卻高達2%。當血液中尿素含量較高時,從鰓部滲透到體內的水分多,會沖淡血液濃度,排尿量增加,因而尿素流失也多。當血液內尿素降到一定程度時,進入的水分也減少,排尿量相應降低,因為尿素又逐漸升高。
最后,有些魚既能適應海水,又適應淡水,如鰻鱺等,這些都是在經過長時間的進化形成的。
溫馨提示
更多魚康產品咨詢,請點擊網址http://www.cdyukang.cn
溫馨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