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2甲4氯獨特的除草方式,深得農民認可
2甲4氯和2,4-D類似,同屬于激素類除草劑,施藥后,雜草莖葉通過吸收傳導,致使藥液進入體內,在植物頂端抑制核酸代謝及蛋白質的合成,致使生長點受抑制,葉片不能正常生長,前期呈蜷曲狀,最終無法進行光合作用,而導致干枯死亡。
與此同時,吸收到植物下部的藥液,可促進植物莖內核酸和蛋白質合成,并超過正常合成指標,從而導致體內細胞分裂異常,營養(yǎng)輸送渠道受阻,達到破壞植物正常生長的目的,繼而導致死亡。
以上癥狀屬于典型的激素中毒表現,因此比較容易辨認。
因此,采取2甲4氯進行除草,雜草前期中毒表現就是雜草出現扭曲畸形,雖然距離徹底死草需要一定過程,但農民朋友能明顯看到中毒過程。
和苯磺隆的前期死草癥狀不明顯,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而中毒癥狀的較快出現,也給擔心施藥效果不理想的農民朋友,吃了一顆定心丸。
02
可小麥春季除草,2甲4氯為啥不可或缺
在黃淮海冬小麥種植區(qū)被廣泛應用的小麥除草劑中,2甲4氯是一種出現頻率較高的除草劑,常常以混配劑的角色出現,如2甲4氯+雙氟磺草胺、2甲4氯+苯磺隆、2甲4氯+氯氟吡氧乙酸、2甲4氯+唑草酮等。
可見2甲4氯具有較強的混配性能,且混配后能顯著提高混配組合的除草效果。
關于小麥田雜草,對2甲4氯敏感的主要以播娘蒿、薺菜、澤漆、田旋花和葎草(黃淮偏南區(qū)域較為嚴重)為主,尤其對田旋花和葎草的防治效果,是其它小麥田除草劑所不具備的。
基于以上兩點優(yōu)勢,也讓當前小麥除草劑組合中,2甲4氯一直是無法或缺的產品之一。
需要注意的是,2甲4氯除草效果雖好,但使用起來卻是講究技巧的。
如2甲4氯在低溫條件下效果不能完全展現,當氣溫低于15℃時,只能起到輔助除草的作用,對于自身擅長針對的雜草,達不到理想的殺滅作用。
當氣溫低于2℃時,小麥生長活性減低,對除草劑的解毒能力較差,容易導致藥害現象發(fā)生,且在這個氣溫下,使用2甲4氯完全發(fā)揮不出該有的除草效果,所以,這個階段使用純屬浪費。
所以,2甲4氯在小麥田應用,基本上集中在年后氣溫回升的返青期使用,當氣溫超過18℃時,效果發(fā)揮較好,獨當一面的殺草能力逐漸開始顯現,當氣溫達到25℃時,除草效果最為顯著,需要注意的是,超過30℃,卻具有藥害風險。
佰秀農業(yè)溫馨提示:根據多年實踐應用經驗,春季氣候多變,在使用2甲4氯,或含有該成分的除草組合時,施藥后一周內遭遇強降溫或出現霜凍天氣,將會導致藥害現象發(fā)生。
最為典型的藥害癥狀便是小麥葉片畸形蜷曲,嚴重的失綠黃化,最終導致小麥孕穗失敗,或者出現畸形穗,嚴重影響小麥最終產量。
03
年近“8旬”的2甲4氯,如今依然高效
2甲4氯屬于典型的老牌除草劑,于上世紀40年代由國外公司開發(fā)并上市,距今已經接近80個年頭。
和其它老牌農藥陸續(xù)完成使命被時代淘汰相比,2甲4氯依然是當前除草劑市場的主力軍。
不僅在小麥除草市場不可或缺,還被廣泛用于玉米、水稻及非耕地等作物領域苗后選擇除草和滅生性除草。
2甲4氯之所以能夠”永葆青春“,其秘訣在于三點:一是激素類除草劑不易產生抗性;二是具有極強的混配性能;三是具有產品升級的空間。
當前,市場上最常見的2甲4氯是以鈉鹽的形態(tài)出現,但2甲4氯2甲胺鹽、2甲4氯異辛酯、2甲4氯異丙胺鹽及2甲4氯丁酸乙酯等諸多新產品的出現,更是傳統(tǒng)鈉鹽的升級體現,無論從效果上,還是從安全性上,都有著較為明顯的提升。
除了用于小麥、玉米、水稻等作物苗后選擇除草外,2甲4氯在滅生性除草市場的潛力,同樣不可小覷,尤其是和草甘膦混配后,能顯著提高殺草譜和徹底除草的能力,在彌補草甘膦除草短板的同時,對田旋花、香附子、空心蓮子草、鴨趾草、問荊(節(jié)節(jié)草)及葎草等頑固雜草,更是能起到徹底鏟除的作用。
佰秀農業(yè)溫馨提示:2甲4氯雖好,但對棉花、馬鈴薯、豆類、瓜類及果樹等作物較為敏感,在相鄰田塊施藥,具有較強的漂移危害特性,所以,在應用2甲4氯時,應在農技人員的指導下進行施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