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完春節(jié),農(nóng)村年輕人都已開始了上班模式,只是鞭炮的硝煙味兒,還盤旋在村子上空,依舊沒有散盡,在附近城市上班的年輕人,大多都會抽時間回農(nóng)村老家看望一下的。
昨天是星期天,村里的趙大娘,迎來來看望她的女兒們,在當(dāng)?shù)剞r(nóng)村,有正月里給娘家父母送餃子的習(xí)俗,趁著年味兒還未散去,女兒們又聚在一起了。
小時候的農(nóng)村,閨女為娘家送餃子,都是在家里包好的,然后在帶上一些禮物,連同餃子回娘家,隨著時代的進步,大家感覺包好的餃子有時候不能及時送去,再加上路途中耽誤的時間,餃子拿到娘家時,餃子就發(fā)硬不好吃了。
所以,如今大家都時興割肉,不管一頓能不能吃完,到集市上就買回來一大塊肉,孩子們都有錢了,自然也不能虧待自己的父母。
到了娘家,大家有的和面,有的剝大蔥,有的剁餡兒,有的準(zhǔn)備好板凳,隨時準(zhǔn)備包餃子??吹胶⒆觽冞^來,趙大娘自然也很高興,在孩子們忙碌的空兒,到堂屋里把所有“庫存”的年菜都拿出來了。
還有半盆剩下的餃子餡兒,趙大娘表示沒舍得吃,就是等你們回來一起吃的,要不將新剁好的餡兒,摻在一起包吧。
孩子端過來剩下的餃子餡,一聞不禁鄒著眉頭說,哎呀媽呀,這餡兒都酸了,哪還能吃呢,趕緊扔了吧,又不是多稀罕的東西,這些新鮮的還吃不完呢。
趙大娘一聽就不樂意了,趕忙奪過餃子餡,說開啥玩笑,酸了就不能吃了嗎,在鍋里炒一炒照樣能吃,你們不吃就要扔掉???看你們還沒過上幾天好日子呢,就都成了闊太太了?你們不吃我吃。
孩子們面面相覷,沒有頂撞母親,大家看了看過年剩下來的年菜,丸子已經(jīng)有味兒了,肉也已經(jīng)變了顏色,饅頭上都長滿了點點綠霉,還有雞鴨魚之類的,聞起來也都有些味道了,這些才還能吃嗎?
怕拒絕吃這些菜,又要惹母親不高興,孩子們趕緊七手八腳做了一桌新鮮的菜肴,說這些年菜留著明天再吃。
吃完午飯,鄰居嬸子請母親去幫忙剪鞋樣子,母親前腳剛走,孩子們后腳就開始行動起來了,趕忙用塑料袋將那些剩菜、剩饅頭、剩餃子餡兒等,統(tǒng)統(tǒng)給倒掉了,扔進了屋后的垃圾桶里。
孩子們認(rèn)為,現(xiàn)在的農(nóng)村,不缺吃不缺喝,干嘛還要在乎那點剩菜剩飯呢,萬一吃出了毛病,不還是咱們幾個的事兒嗎,父母如今都快八十歲的人了,抵抗力哪能和年輕的時候相比呢,可愛惜糧食,卻是從艱苦時代留下的傳統(tǒng),愛惜糧食本身是好事兒,但壞掉的東西依然不舍得扔掉,那就是不能容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