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點擊鏈接查看詳情:
青春如歌
青春如歌,這首歌對于每個人來說各有各的不同,有的人如宛轉(zhuǎn)悠揚的夜曲,有的人如聲嘶力竭的搖滾,有的人如華麗高貴的歌劇,有的人如村里戲臺子上的傳統(tǒng)老戲。各種滋味,都會在他們的青春流逝之后慢慢氤氳開來,永遠塵封在記憶的百寶箱里。
青春從什么時候開始呢?大概要從有叛逆的思想開始吧,大概在初中二年級,女孩子就開始注重自己的儀表。面對鏡中美麗的胴體,挑剔遠大于欣賞。不過百斤的體重仍覺得自己胖的需要減肥,富有彈性的肌肉怎能媲美瓊瑤書里柔若無骨的女主角?媽媽買的花花綠綠的衣裙再也不喜歡,反而喜歡黑白灰的寂靜。那時只是一個懵懵懂懂的年紀,不太懂想要什么,但是一定不順從父母的意愿。
70后的初中生沒有太多生活壓力。那時不好好學習也可以有份工作,尤其是油田的子女,即使初中畢業(yè)什么都考不上,一樣可以進父母的單位招工,混的好的比幾年后辛辛苦苦大學畢業(yè)的同齡人還要風光。同樣的年齡,他們已經(jīng)積攢了多年的工作經(jīng)驗與人脈,而我們這些大學生們往往被老師傅們喚作“書呆子”,關鍵在“呆”字上。
高中三年轉(zhuǎn)眼即逝,每天除了跑操、吃飯、學習、睡覺,基本與世隔絕,兩周一次的大禮拜就像飛出牢籠的小鳥,除了回家大吃大喝,狂看電視,幾乎也沒什么娛樂。哪像現(xiàn)在的高中生,居然明目張膽的談戀愛、同學聚會、看電影、逛街。
真正的青春要從大學開始,逃出父母的庇護,沒有學習的高壓,更沒有老師的監(jiān)管,生活一下子變得自由又自在,自由得讓人迷茫。誰的青春不迷茫?說的大概就是我們這一代,沒有參照,大多數(shù)的父母都是農(nóng)民、工人出身,無法給上大學的孩子指引方向,以為上了大學就完成了人生的終極目標,誰知后面的路還有更多的變數(shù)。
校園民謠開始在校園盛行,背著個破吉他,坐在操場的草地上哼幾首小曲,很容易吸引幾個裙舞飛揚的姑娘?!罢l娶了多愁善感的你,誰看了你的日記,誰把你的長發(fā)盤起,是做了你的嫁衣”,一曲曉松與老狼的《同桌的你》成為畢業(yè)季最傷懷的歌曲。面對不同的人生取向,多少校園情侶不得已勞燕分飛?即便如此,還是有人感慨,人生最遺憾的事莫過于大學期間沒有談一場純真的愛情,因為工作之后的戀愛已經(jīng)附帶了太多的條件。
那時大學畢業(yè)生剛開始面臨雙向選擇,無非就是自謀職業(yè)。之前的畢業(yè)生很多都是單位定向委培,畢業(yè)后沒有選擇只能回出錢的單位。由于那時大學生少,很多學生沒畢業(yè),有些單位已經(jīng)簽約錄用。從2000年左右大學生擴招,國有企業(yè)、事業(yè)單位用不了那么人,大多數(shù)的學生不得已要拓寬自己的就業(yè)面,選擇民營、私營企業(yè),或者加入考研的大軍。
那時的油田行業(yè)還是龍頭老大,相比地方企業(yè)真是鐵飯碗。所以油田的孩子不少選擇回來就業(yè),有些志向遠大的孩子還是留在了北上廣打拼。作為女孩子,我順從了父母的意愿回來就業(yè),但是上班的第一天就感到了跌入谷底的落差。
早上不到六點就起床,穿上工作服,坐上到處散發(fā)著泥漿與柴油氣味的班車,在荒野顛簸一兩個小時才到井場,早上吃的早飯都要吐出來了。面對著茫?;囊埃粋€人都看不見,每天的工作就是平場地,搞衛(wèi)生,填報表。讀了十幾年的書,擠過千軍萬馬才過的獨木橋,好像又打回原形,與那些農(nóng)村出來沒念幾天書的粗俗之人混在一起,心理上的落差久久不能平復。
慢慢的感覺野外的荒草地也挺美的,時不時會有鳥兒從空中掠過,草叢中會盛開不知名的野花,半夜聽著啁啾的蟲鳴,仰望浩瀚星空,心境與大自然如此接近,反而平靜了許多。隊上的領導師傅們對女孩子格外關照,臟活累活從不讓我們干,不忙時陪他們嘮嘮嗑就很開心了,畢竟井隊是男人們的戰(zhàn)場,女孩子只是短暫的在這實習,師傅們對我們都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呵護。
過了實習期將走的那一刻,對師傅們真的有些戀戀不舍,想起自己的父輩們也是在這樣艱苦的環(huán)境中干了一輩子,他們身上承載了中國人的石油夢,還有什么樣的夢想能如此偉大?與之相比,我們的工作只是茍且,他們淳樸的臉龐,油膩的工作服,爽朗的談笑聲,成為我對勞動光榮最美的詮釋。
從踏入機關的那一刻就覺得自己已經(jīng)與青春無緣,因為心態(tài)已經(jīng)沉下來了。工作也會認真做,但與夢想無關,只有價值能衡量。作為母親,我開始了為孩子的筑夢之旅,照顧孩子的衣食起居,還要陪伴他學習玩耍,生活的重心圍繞著工作、孩子、老公轉(zhuǎn),“我”到底是誰?又一次迷失了自我,伴隨著未老先衰的惆悵??傁胪诵莺蠛⒆右泊罅?,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任何事情??墒鞘朗聼o常,誰能保證退休后還有健康的體魄支撐所有的夢想?
再一次的審視自己,活在當下才是最好的選擇。于是利用閑暇時間學習彈琴、畫畫、做衣服、種花種草、烹飪烘焙,生活好像在這一刻才真正開始。走過青春的迷茫耗費了太多的年華,等到鬢角慢慢生出華發(fā),額頭舒展皺紋,身體也許不再年輕,但內(nèi)心感覺好像青春才剛剛啟程。
人成熟的標志不是沒有困惑,而是不再對困惑的事物執(zhí)迷不悟。如果生命如歌,我愿伴著一曲悠揚頓挫的《云水禪心》,品味余生百態(tài)。
作者簡介:荊華,1977年出生在東營的油二代,祖籍日照莒縣。畢業(yè)于齊魯大學(原山東輕工業(yè)學院),現(xiàn)就職于某油田單位機關科室,高級工程師。興趣愛好廣泛,旅游、寫字、讀書、做飯,文藝不乏理性,奔放又適時收斂。愿以文會友,結(jié)交志同道合之人。
“東營微文化”體現(xiàn)人性本真,歌頌人間溫暖,傳播正能量,以文會友,大眾也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