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營微文化”為東營市作協(xié)重點扶持文學公眾號。平臺宗旨:體現(xiàn)人性本真,歌頌人間溫暖,傳播正能量......關(guān)注微信公眾號“東營微文化”,每天推送有溫度的文字!
如果有個男人喜歡你素顏不化妝,你瘦了他心疼,你胖了他高興......
那他一定是你爸,只有你爸。
瑣 憶
作者丨李鳳桂 編輯丨呂娟娟
童年的記憶里,父親在很遠很遠的地方工作,當中隔著一條大河,回家要繞行騎好長時間的自行車!父親每次回家都給我們帶來驚喜:長圓形的點心、脆脆的麻花、有時還有兩本小人書!我們高高興興像過年一樣!
待上兩三天,父親就要回去上班了。走出村口,父親毅然跨上自行車,披著晨暉的矯健身影,伴隨著村路兩邊的白楊樹漸行漸遠,村路兩邊醒來的白楊樹,嫩綠的葉子在春風中搖曳,目送父親遠去的背影。每次我都舍不得父親離開,在后面遠遠地跟著,直到父親的身影消失在路的盡頭……
當時對于路途沒有明確判斷的我,只記得很小的時候,母親抱著我,坐在父親的自行車上,走過了一條條蜿蜒的小路,經(jīng)過了一個又一個村莊,見過了形形色色的路人,中間還坐上了一艘大船,我在母親的懷抱里睡著了又顛醒了不知多少回合,終于回到了我們的故鄉(xiāng)!
后來,我常常站在村頭,望著遠方那朦朦朧朧的村落,想象著哪個是我們路經(jīng)的村莊,哪個是父親工作的地方。
漸漸長大后我知道了那個遙遠的地方是利津,父親當時在利津的一個公社擔任書記,而我們?nèi)覄t在黃河尾閭墾利的一個偏僻村落。父親在利津輾轉(zhuǎn)調(diào)動歷經(jīng)三十多年,直到離休回家!
由于當時交通不方便,父親又是個沉默寡言之人,很少與我們交流,我們只記得奶奶曾對我們講過父親的一些故事,據(jù)奶奶說父親小時候非常喜歡讀書,上學時總是盼望考試,因為每次考試他都是第一名,老師很喜歡他,每次考了第一名總會給他發(fā)上一件獎品。
有一次學校放假,伯父和父親去玉米地里鋤草,伯父鋤到地頭返回來,看到父親在玉米地中間入迷地看著一本書,以致于伯父叫他都沒有聽到!
父親完成學業(yè)后回家鄉(xiāng)教書,很快便提拔為校長,三年后被選拔到外地工作。
父親當時應(yīng)當屬于“文藝青年”吧!高高的個子,濃眉大眼、英氣逼人!父親喜歡讀書,文章寫得好,字體也遒勁有力,尤其是父親吹得一手好橫笛,到了夜晚,父親的笛聲撥弄風弦,笛音婉轉(zhuǎn)悠揚,如溪流淙淙莞爾清澈,響徹在村莊的上空,整個村落安靜下來,仿佛整個世界都在傾聽,或抑或揚,輕輕飄過耳際,漫溢心間、令人沉醉!
可是人們常常念叨的卻是父親的孝順善良、仁義敦厚。
哥哥姐姐小的時候,我們和伯父、叔叔家還相處在一個大家庭里,在外地工作的父親,每次回家都把工資交給奶奶,自己只留下微薄的一份,讓奶奶掌管著一家人的生活費用。
五十年代末期,當時全國都處在特殊的經(jīng)濟困難時期,雖然奶奶一再叮囑父親注意身體,不要過于節(jié)儉,但父親仍按時把工資寄給家里。
有一次,父親又托老鄉(xiāng)捎來十五元錢和十斤糧票,奶奶深知父親的為人,便讓母親用地瓜干面蒸了十幾個窩頭,讓伯父給父親送去。
當時在外地工作的父親雖然有糧食供應(yīng),但定量標準只有三十斤,父親正值青年時期,能從極少的定量里節(jié)省出十斤糧票實屬不易!
當伯父見到父親時,簡直認不出來啦!長期的饑腸轆轆、營養(yǎng)不良,使得當時的父親瘦骨嶙峋、眼窩深陷,得了嚴重的胃??!吃完午飯去宿舍休息,父親脫去外面的上衣,里面竟是一件布滿窟窿的內(nèi)衣!看到這些,伯父疼惜的淚水奪眶而出,因為他知道,父親是一個非常喜歡整潔、注重儀表之人!
即使以后和伯父叔叔分家以后,家里有了重要的事情,如奶奶生病、堂哥結(jié)婚、以及大家庭里的各種事情,父親還是傾盡全力幾乎包辦了一切,父親與伯父、叔叔兄弟之間的親情時時被三里五莊的鄉(xiāng)親視為楷模。
父親在家中話語極少,可是每次回家,當鄉(xiāng)親們看望父親時,父親一改往日在家的形象,和大伙拉家常、論古今,談笑風生。有時,父親還給大伙念上一段古書,鄉(xiāng)親們聽得津津有味,其中有一個蘇伯伯,雖然沒有文化,但聰明過人,特別喜歡聽父親念書,每次都聽得如癡如醉!聽過以后,他還會根據(jù)書中的情節(jié)給村人們講解復述。
有一次,大姐到利津看望父親,當時的工作人員正在晉級評定。公社的工作人員告訴大姐,別的公社因為這項工作矛盾重重、很難推動,可是他們公社很順利地完成了這項工作。因為父親主動把自己的晉級名額讓了出去。
父親離休后,以前推薦提拔的一些年輕干部,有的已經(jīng)擔任了比較重要的領(lǐng)導職務(wù),有時他們來看望父親,總是詢問父親有沒有什么困難,如有困難他們一定會盡力解決!盡管家中不時有這樣那樣的難處,但父親從來都是回答沒有任何困難,也從來沒有因為家中的任何事情去麻煩他們。
一直以為只有母親才是最愛我的人,二十年前,母親突然離世,我如臨萬丈深淵,平生遭遇最大的重創(chuàng)!雖然我當時已經(jīng)結(jié)婚成家,可是因為哥哥、姐姐比我要大好多,我一直是在母親的寵溺和庇護下長大的!
母親去世的第三天,鄉(xiāng)鄰和親戚們忙忙碌碌操持著母親的后事,我突然感覺頭暈?zāi)垦!盒膰I吐不止,我知道這是因為一連幾天悲傷過度,沒有吃進東西導致,這時我看到父親在我身邊,看我難受的樣子,神情竟如此的焦慮緊張!短短幾天,父親突然蒼老了好多,我猛然憶起,這幾天父親一直在忍受著內(nèi)心的悲痛,給我們倒水,勸我們吃飯……我也幡然醒悟:母親的突然離世,父親才是最傷心痛苦、最需要關(guān)懷之人!
母親去世后,父親與哥嫂在故鄉(xiāng)生活,在我小的時候,經(jīng)常告誡母親對我不要過于嬌慣的父親,如今成了最疼愛我、最牽掛我的人。每次回家都能看到父親站在村頭,殷殷期盼的身影;每次離開,父親猶如母親在時一樣把趕集時買的零食、院子里的青菜瓜果,一包包細心地裝好,走的時候給我拿上。
有時父親來縣城開會或是參加比賽,每次都會來我家住上幾天。那時我們還沒買車,到了周末我們?nèi)液透赣H一起騎上自行車,去黃河大壩,看那滔滔的黃河水、看黃河灘邊茂盛的莊稼、看大橋上來往穿梭的車輛……
有一次,老公出發(fā)不在家,上級業(yè)務(wù)部門材料報表要得很急,我需要加班,當時正值天寒地凍時節(jié)。當我回家時,天已經(jīng)完全黑了,我急急火火地邁進屋門,卻被滿滿的暖意融化了:幼小的女兒正依偎在父親身邊聽父親講故事,屋里爐火正旺,米飯的香氣在空氣里流動彌漫……
爐子上一鍋香噴噴的米飯散發(fā)著誘人的香氣!從未做過飯的父親竟然給我們熬了一鍋濃濃的粥!
2016年剛過完春節(jié),父親因為身體不適去醫(yī)院做了檢查,診斷為膀胱瘤,入住在市人民醫(yī)院,可是住了短短幾天,卻發(fā)生了一件令我們驚慌失措的事情……
平常都是每天早上起床、下午休息的父親,卻整整兩天沒有醒來,任憑哥哥怎樣扶起父親的身體、任憑我和姐姐怎樣呼叫,父親靜靜地閉著眼睛,就像進入了深深的夢鄉(xiāng)!
醫(yī)生也實施了救助措施,卻一臉無奈。突然,我靈光一閃,想起了父親最愛聽的豫劇,我把手機調(diào)大了聲音,放在父親的枕頭前,我聲聲地叫著父親:爹爹,你聽!這是你最喜歡聽的豫劇!
病房里反復響徹著豫劇熟悉的音律。說來好神奇!音樂放了幾遍以后,父親竟然慢慢地睜開了眼睛!父親漸漸恢復了正常,二十天后,父親回到了家中。
國慶節(jié)放假期間,父親再次住進了醫(yī)院(縣人民醫(yī)院),誰知這次住院,父親再也沒有回家……
父親幾乎一直躺在病床上,每次來到父親身邊輕聲地問候。父親的話語雖少,目光里卻始終透著溫情。
父親住院期間,每天的清晨,天還黑黢黢的,我便急忙起床,用小盆和上一塊面,切上肉丁,放上雞蛋,為父親做上可口的早餐,早晨先給父親送上飯,然后再匆匆忙忙去上班。
盡管哥哥一再囑咐不用送飯,可我只是想:親愛的父親,女兒愿用自己這雙笨拙的手,為你做出最富營養(yǎng)的美食,來表達對你的愛意,回報你的深情養(yǎng)育……
最后的日子里,父親一直靜靜地躺在病床上,只是沉睡的時間越來越長!
那一天,外地工作的侄子和外甥分別來到了醫(yī)院,看望曾經(jīng)呵護疼愛過他們的爺爺。
侄子在病床前叫了幾聲“爺爺”,父親好似有所觸動,接著又恢復了沉睡!
哥哥不分白晝、衣不解帶無微不至的照料;我每天在飯食上變換花樣的精心制作;姐姐和親人們的殷勤探望,都沒有挽留住父親離開的腳步。就在這天晚上(2017年1月9日陰歷的臘月十二),仿佛了卻了心愿的父親,在醫(yī)院溘然長逝……
父親魂歸故里,與母親長眠在故鄉(xiāng)村南的黃土里!
又一次回到了故鄉(xiāng),回到了故鄉(xiāng)的小院!故鄉(xiāng)的老屋和小院,這個承載著我多少童年歡歌笑語的所在,今后將成為我今生魂牽夢縈、終生難忘的地方!
老屋建成于七十年代中期,老屋一共四間,是父母省吃儉用積攢所得,我們第一次住上安裝著玻璃窗的房屋,看著那寬敞、簇新的房屋歡呼雀躍!
后來又蓋了三間西屋,與原來的東屋對稱,幾年后壘起來院墻!有了如今的小院!
老屋和小院浸染著父母的氣息,彰顯著父母的功勛!如今老屋依舊漠然而立,小院的樹木在寒風中蕭瑟……
往事歷歷在目——院落里有一棵杏樹,開始發(fā)芽在一個花盆里,父親小心翼翼地移到了院子的菜地里,四年以后,杏樹開出了粉色的花朵,花開時節(jié),香氣襲人,在樹下站立或行走,清甜的花朵會猝不及防地簌簌落下,沾滿了你的頭發(fā)或是衣襟。
麥收時節(jié),杏兒熟了,杏子的顏色與眾不同,它幾乎是白色的,上面有淡淡的黃暈,個兒特別大,杏子的淡綠還未褪盡時,掰開杏兒,里面已是誘人的蛋黃色甜香醉人!
如今這棵杏樹早已亭亭如蓋,只是身邊沒有了守護人。
晚年的父親,經(jīng)常坐在杏樹下的躺椅上,欣賞滿園景色:春日來臨,院里花團錦簇,月季、杏樹、梨樹,花朵次第開發(fā),院里的菠菜、苔菜葉子肥厚碧綠,黃瓜、絲瓜萌芽動土。蜜蜂嗡嗡嚶嚶沾滿了花粉不停地飛舞……
秋日來臨,五彩斑斕的豐收景象溢滿了小院,涼棚上長長的絲瓜輕輕地隨風悠蕩,金黃色的南瓜在稠密的葉縫中探出頭來,小鳥在樹枝上不停地跳動啁鳴!
老屋靜默,再也聞不到父母熟悉的聲音!
天地蒼茫,再也尋不見父母熟悉的身影!
母親的突然離世,曾讓我傷心欲絕,父親的離開又讓我肝腸寸斷……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盡天涯不見家”可是如今家在哪里?
哥哥已經(jīng)在城里買了樓房,不久就要離開我們的村莊!故鄉(xiāng)的小院也隨著新農(nóng)村的改造,面臨拆遷的命運。以后的老屋和小院只能在我的記憶和夢境里……
如同那棵季節(jié)邊緣上的老樹,它已經(jīng)失去了往日的活力,它的枝干已干枯,它的葉子已落盡,我們在為它悲哀失落之時,會發(fā)現(xiàn)在它的身邊生長著一棵郁郁蔥蔥的小樹,小樹在老樹的根脈上吸取著營養(yǎng),煥發(fā)著勃勃生機!小樹那柔韌的枝條,萌發(fā)的綠芽彰顯著大自然的生生不息!
我想我也會像父輩們一樣,在故鄉(xiāng)的泥土上生根、發(fā)芽、開花、結(jié)果,最后歸于泥土,融化在這片大地上!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李鳳桂,大學文化,東營市農(nóng)業(yè)技術(shù)人員,喜愛文學,時有文章在報刊雜志發(fā)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