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營微文化”為東營市作協(xié)重點扶持文學(xué)公眾號。平臺宗旨:體現(xiàn)人性本真,歌頌人間溫暖,傳播正能量......關(guān)注微信公眾號“東營微文化”,每天推送有溫度的文字!
童年印記
作者丨李素英 漫畫丨唐龍
半百年紀,童年遠去。很多小時候的記憶像一塊磁石緊緊貼在我的心里,走過漫長的日子,這些記憶碎片依然牢牢吸附在我的腦海里,如影片鏡頭,常回放眼前,歷歷在目。
最早的記憶與挨打有關(guān)。聽母親講,我小時候倔強固執(zhí),笨嘴拙舌,軟硬不吃,死潮巴一個。我五歲那年的冬天,父親在外地上班回來休假,吃晚飯的時候,我的襖袖子把鍋臺上的一頭大蒜掃拉到地上,我若無其事地走開了,母親隨手撿起來,父親不讓,非得讓我撿。他把蒜重新放到地上,陰沉著臉看著我,示意我撿起來,我就是不撿。父親開始大聲呵斥,我還是無動于衷,母親把蒜拾起來,放到我手上,我綣縮著手就是不伸指頭不去接。僵持了幾分鐘,父親大發(fā)雷霆,在我屁股上扇了兩巴掌,我很夸張地嚎啕大哭起來,母親想替我撿,被警告。怕我再被打,母親又把蒜放到我手上,我低著頭,撅著嘴,很不情愿地丟在鍋臺上。我還在嗚嗚地哭,母親心疼又生氣,用食指戳著我的額頭說:“真是個犟孫,好漢不吃眼前虧,為這挨打值得嗎?”這是我第一次挨打,也是唯一 一次挨打,從此我記住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找借口,不拖延,有錯必改。
一直縈繞在舌尖的美味之一就是母親馇的菜豆腐,尤其是青青菜(也叫刺兒菜,學(xué)名小薊)豆腐。吃一次菜豆腐,母親幾乎要忙碌半天。先泡上豆子,母親再去坡地里剜青青菜,挎回滿滿一籃子,她再仔仔細細一棵一棵擇掉壞葉,剪去老莖。把青青菜放在大盆里漂洗,一遍一遍,直到水清菜凈,放置備用。豆子泡好后,母親一個桶盛著水,一個桶里盛著豆子,再拿上個干凈盆子和炊帚,母親把兩個桶一前一后用扁擔(dān)挑在肩上,吱扭吱扭往村西走去。我村的水磨子在我的同學(xué)小強家里,趕上清閑的時候去到就能推磨,遇到擁擠的時候要提前挨號,排隊等候。母親推完水磨,臉上掛滿喜悅,顫悠悠地挑著兩只桶回家。桶里鼓蕩涌動著云朵一樣的白沫,浮在豆?jié){上面起起伏伏,調(diào)皮得像要躥出桶外。挑回家,母親開始剁菜。單是剁菜,就要一個多小時,菜剁細之后,倒進大鍋,加少許水,燒火至開鍋,再倒入推來的豆?jié){,不斷地攪動,要攪到鍋底,防止糊了。邊燒邊攪,豆腥味漸漸褪去,一股清香隨著升騰的熱氣彌漫滿屋,飄出院子,胡同里大街上都是豆腐香,饞的人們吸溜著鼻子聞來聞去,猜測著是誰家在馇豆腐。那是春末夏初的一個晚上,母親做好菜豆腐,已是萬家燈火。剛掀開鍋,一團熱氣襲來,熱浪把掛在墻上的煤油燈火苗撲的搖搖晃晃,時大時小,白里透綠的豆腐還在鍋里咕嘟咕嘟冒著氣泡泡。母親盛了一碗,剛想盛第二碗,我那三歲的搗蛋鬼弟弟突然摘下煤油燈扔在鍋里,煤油味瞬間擴散到屋里的角角落落,窒息的惡心。母親大半天的勞累付之一炬,她很生氣,很心疼,狠狠地打了我弟弟一頓。弟弟自知理虧,只嚶嚶著哭了幾聲,那次是母親罕見的發(fā)脾氣。弟弟懵懂知道了要體諒尊重別人的付出,隨意踐踏別人的勞動果實要受到懲罰。
在我上小學(xué)二年級的時候,班上來了個插班生,叫金芳,她祖籍是我村,父母闖關(guān)東去了東北,她在那里出生。因為她二娘沒有孩子,她家姊妹又多,所以來老家跟著二娘過日子,一是為了和老人做伴,二是緩解了家里人多糧少的窘境。她來到后,二爺二娘把她視為掌上明珠,很寵愛,很嬌慣,她也變得恃寵自傲,蠻橫無理,處處占先。課間活動的時候,女生聚在學(xué)校的水泥乒乓球臺子上玩石子,按順序輪流,她一輪下來,非得接著玩第二輪不可,把其他等待的同學(xué)越過去。我看不慣她的做派,和她理論起來,她飛揚跋扈習(xí)慣了,不聽別人的意見,伸出胳膊沖著我的臉上頭上打來,我用力推了她一把,不小心推下臺子,她的額頭蹭破了皮,哇哇地哭起來。老師把我倆叫到辦公室了解情況,誰也沒受批評,只是告誡我們要搞好團結(jié)。放學(xué)后,她二娘找到我家,我母親哄了哄金芳,又訓(xùn)斥了我一頓,金芳和她二娘才平息了怒火。母親拿上攢了多日的雞蛋給她送去,和人家說好話道歉?;貋砗螅赣H給我講了六尺巷的故事,我懂得了和人相處要有容人的度量,不為小事斤斤計較。
在小時候的印象里,母親是不停勞動的人,像旋轉(zhuǎn)的陀螺一樣。除了母親生病的日子,白天黑夜沒見她睡過覺。夜里母親都是在煤油燈下縫衣做鞋,我躺在被窩里看著母親的影子在墻上晃來晃去,聽著母親講故事,迷迷糊糊就睡了。一覺醒來,母親早已起床,做飯收拾院子洗衣服,喂雞喂豬。只有村里來了放電影的,母親才停止勞作和我們一起坐在熒幕前放松一個晚上。村里每次來電影,孩子們興奮地奔走相告,很早就催促大人做晚飯。有些著急的孩子晚飯顧不上吃,拿上塊干糧撒上些咸菜條,抱著凳子在大人的喊叫聲里跑遠了,在放映場畫出方塊擺上座位,算是站埝子。來的早的喜歡坐在放映員周圍,正中間,位置好。好奇的孩子神情專注,盯著看換片子,觀察放映員的一舉一動,總想把神秘的膠片看個明明白白。堂哥吃了晚飯,都是來領(lǐng)著我,母親領(lǐng)著弟弟一起走。多年的電影,我只是看個開頭就困了,大哥一邊搖我的胳膊一邊說:“快看,快看,來了好的了?!辈还芩φf,瞌睡蟲上來困的我靠在大哥的身上迷迷瞪瞪睡著了。散場的時候,找東西的叫名字的,吆喝小心走路的,人頭攢動,熙熙攘攘。我聽到大哥叫我醒醒,就是睜不開眼挪不動步,大哥只好拿著凳子背著我,比我大9歲的哥把我背到家里,累得氣喘吁吁,發(fā)狠下次來電影一定不帶我去了。可是到了下次,大哥又來叫我,他想讓我通過電影的故事情節(jié)知曉外面的世界,我總是不知道演的什么,聽說過很多電影的名字,不清楚演的內(nèi)容。以至于長大了,和小伙伴們聚到一起談?wù)撾娪昂脱輪T的時候,我怔怔的一頭霧水,插不上嘴。不管我記不記得電影內(nèi)容,都很感謝那些年大哥給我的陪伴,在我幼小的童年里留下很多溫暖和抹不去的回憶。
時光溫良,歲月靜好。童年的點點滴滴歷經(jīng)春夏秋冬,在似水流年里生根發(fā)芽,遙遠而清晰。每每想起,都會在內(nèi)心深處激起層層漣漪,感恩感動追思領(lǐng)悟,久久不能平靜。
漫畫者:吳志峰(筆名唐龍),男,1980年生 ,史口鎮(zhèn)北二村人,現(xiàn)居沈陽,供職于北方戰(zhàn)區(qū)空軍某部,手繪愛好者。
李素英,網(wǎng)名蒲公英,廣饒人,林業(yè)工作者,熱愛生活,愛做家務(wù),是個超級吃貨;愛好旅游,想得很美游得很少,喜歡把心事訴諸文字。
點擊欣賞作者近期作品:
俺爹有點怪
東營微文化編輯部
顧問:陳謹之 橄欖綠 魯北 清泉
主編:郝立霞
副主編:張永君 郝立新
編輯:張旋 任曉娣 呂娟娟 文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