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營微文化”為東營市作協(xié)重點扶持文學公眾號。平臺宗旨:體現(xiàn)人性本真,歌頌人間溫暖,傳播正能量......關注微信公眾號“東營微文化”,每天推送有溫度的文字!
我的美麗鄉(xiāng)愁
作者丨于梅 攝影丨王高山
我與故鄉(xiāng)相隔千里之遙,那是一塊雖然土地貧瘠,但卻時時讓我魂牽夢縈的地方。每每提及,思鄉(xiāng)的浪潮便洶涌而至,愈想愈烈。那兒是我蹣跚起步、咿呀學語的樂園,是我少年放飛夢想的天堂,是我生命啟蒙的搖籃。上三年級的時候,我隨父親遷到他任教的臨沂第一中學居住,小學就在中學的西面。在我念五年級的時候,我們又遷到了這里。我與故鄉(xiāng)總有割舍不掉的慊慊情愫。多少次夢回故鄉(xiāng),這份幽幽的鄉(xiāng)愁時時攪動著我的心。
老家,我在那里度過了十余個春秋。每次決定回去的前一夜,總是難以入睡??|縷的鄉(xiāng)情揮之不去。當次日啟程顛簸了一天,踏上故鄉(xiāng)熱土的那一瞬間,一身的疲憊早被這喜悅沖刷得蕩然無存。聞著那泥土的清香,聽著那熱情的濃濃的鄉(xiāng)音,守著那依稀如昨的小院還有和我一起長大的參天的樹,那一刻的激動和感慨真是難以言述,如夢似真。兒時的記憶仿佛已經很久遠,又仿佛就在昨天。
這次的回歸故里,我決定讓表弟帶我上城里我居住過的校園看看。那是個晚上,到了那里一看,一切都變了。一棟棟教學樓拔地而起,寬敞的操場,各種體育器材應有盡有,舊時我們居住的平房早已不復存在了,只有朗朗的讀書聲依舊。一排排松樹長得更粗壯了,枝繁葉茂,更加蒼翠欲滴,綠得讓人感動;一排排梧桐更加挺拔了,樹影婆娑。唉!我忽然有了一種隔世的陌生,往日的記憶歷歷在目,卻與現(xiàn)在的情景大相徑庭了。記憶中給我和伙伴帶來那麼多歡笑的秋千架不見了,留下我們多少回憶的小溪不見了,我們玩捉迷藏、跳猴皮筋、打沙包的童年再也找不回來了……我又去看了我們經常去的影劇院,如今已變得蕭條冷落了,我傷心極了。記得小時候,每到周六,爸爸直接去學校把我們帶到影劇院,不是看電影就是看雜技。它給我的少年時光帶來了那麼絢麗的色彩,它帶我走進了一個又一個斑斕的世界,讓我小小的心靈充滿了好奇和渴望……我走在已經認不得的馬路上,二十年呀,滄桑巨變,已經足夠讓我陌生了。高樓大廈鱗次櫛比,五光十色的霓虹燈流光溢彩裝扮著這個美麗的城市,車水馬龍的喧嘩彰顯著這個城市的無盡繁華。
可是,我卻有那那多的失落,覺得我與它越來越遠了,覺得這不是我記憶中的故鄉(xiāng)了。唉!這淡淡的鄉(xiāng)愁??!
于梅, 勝利石油管理局河口采油廠管理一區(qū)。
東營微文化編輯部
顧問:陳謹之 橄欖綠 魯北 清泉
主編:郝立霞
副主編:張永君 郝立新
編輯:張旋 任曉娣 呂娟娟 文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