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越接近真實越樸素
文字/香襲書卷
前幾天去參加筆會,聽幾位著名作家談寫作的講座。在沒見到這些作家本人的時候,在心底就勾勒出了很多盛大的場面。沒想到的是,在這些作家進場之后,我看到的都是穿著樸素得體,親切和善。沒有奢華的包裝,也沒有故作清高的表情。
在這些普通的外表下,一開口卻驚艷全場。一堂課一個半小時,我竟然聽得思想沒有一分鐘開小差,隨著娓娓道來的話語,用最真實的語言把寫作所需要的重點講的透徹。那一刻,即便是穿著樸實,也熠熠生輝,有智慧的光芒。
卻原來,真正懂得生命意義的人,對外在的需求已經(jīng)不再看重,更多的是追求一種精神上的豐裕。只要穿的整潔干凈,吃的健康快樂,就是最好的生活。
生命很簡單,我們太造作。如果除去一些附加的東西,我們會發(fā)現(xiàn)很多時間可以用來學習。去掉一些不必要的應酬,去掉一些不必要的花銷,原來生活的成本并不是很高,是欲望太多,反而讓生活變得很累。
那天去鄉(xiāng)村,與老農們聊天。她們所說的話語,都是不加修飾的真實,可是讓人聽起來卻那么的踏實有溫度。扎根于大地的懷抱,那種與土地顏色接近的生命本色,樸素中透露出厚重,反而更讓人樂意親近。
凌晨的街道上黃衣黃帽的清潔工,烈日下擦著護欄的女工,驕陽里為城市建設的工人們,馬路邊戴著草帽翻動稻子的人們,與土地顏色如此近似的生命本真,就是樸素。
時常感動于生命中最淳樸的情感,那些感動我們的都不是很偉大的事情,多半是生活中點滴的舉動。越是接近真實的生活,越是能感受到樸素的美。
美國作家亨利在他的小說《最后一片葉子》里講了個故事:病房里,一個生命垂危的病人從房間里看見窗外的一棵樹,在秋風中一片片地掉落下來。病人望著眼前的蕭蕭落葉,身體也隨之每況愈下,一天不如一天。她說:“當樹葉全部掉光時,我也就要死了?!币晃焕袭嫾业弥?,用彩筆畫了一片葉脈青翠的樹葉掛在樹枝上。最后一片葉子始終沒掉下來。只因為生命中的這片綠,病人竟奇跡般地活了下來。我們感動的不是病人沒有死去,而是那個拿著畫筆的人,他用最樸素的實際行動給人以美好的希望。
最簡單的幸福,就是真實的活著。活著去感受生命的美好和缺憾,而這些美好的或者有缺憾的感受都藏在最接近生活的地方,那就是與之息息相關的大地的懷抱。而大地給予我們的最大的贈與,就是樸素而真實。在它樸素的胸懷里,養(yǎng)育了我們祖祖輩輩的人們。
生命越接近真實越樸素,樸素而天下莫能與之爭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