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仕強公眾號與您相伴2432天▲戳上方藍字關注
古有孔門弟子集成《論語》,今有曾門弟子匯成《語錄》!
為了感念師恩,也為了使曾教授的思想繼續(xù)發(fā)揚光大,我們用心編排了一本《曾仕強經(jīng)典語錄》。(文末活動免費領)
本書主要從修身、齊家、處世、治企幾個方面搜集曾老各地演講、隨記等最精華部分,揭示在生活、職場,個人修養(yǎng)方面讓我們受益終生的人生大智慧,外加曾教授生前各地傳道授業(yè)珍貴影像??呻S身攜帶,隨時翻閱,常讀常新。
今天,我們分享《語錄》中的9段箴言,帶你體悟曾教授八十多年的人生經(jīng)驗,中華文化八千多年的智慧精髓,但愿給你啟示。
孔子說“君君臣臣”,絕不是說君要怎么樣,臣要怎么樣,而是說君要盡君的責任,臣要盡臣的責任?!案父缸幼印保彩钦f父親要盡作為父親的責任,兒子要盡作為兒子的責任。人活著,就是要修己,來盡到自己該盡的責任。
人為什么要修己?就是為了最后離開的時候,能夠無憂無懼。在世為人,我們要珍惜機會好好修行,因為只有人才有創(chuàng)造力,才有自主性。
我們現(xiàn)在一天到晚講尊嚴,請問什么叫有尊嚴?你可以自己做決定,能夠替自己做選擇,能夠掌握自己的未來,心甘情愿,才叫有尊嚴。
現(xiàn)在我們常常講修行,就是說,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都是來修的。通過什么來修呢?答案是行。因此,我們才常常問人家,你到底行不行?就是這個意思。
但是,僅僅“行”就夠了嗎?當然不夠。
同樣做一件事,做法也完全一樣,得出來的結果卻截然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究其原因,就是當初那個錯誤的念頭導致的。那個就叫起心動念。所以,有的人這樣做,我們說他隨機應變;換個人這樣做,我們就說他是投機取巧。
因此,動機最重要!為公就叫隨機應變,為私就叫投機取巧。對錯就在一念之間。
有的人老覺得自己很虧、很委屈,而別人很好運。其實站的人不知道坐的人辛苦,坐的人也不知道站的人辛苦,你看人家總覺得很舒服。
人比人,氣死人,所以就不要比,各人走各人的路,但是你不要走錯,不要總是被別人影響。
儒家講慎獨,是指每一個生命都是獨一無二、生生不息的,所以你要找到自己要走的路,不要老去看著別人的喜悲,艷羨別人的日子。
希望每個人都認真想一想,現(xiàn)在你做的,哪些事情是你做給自己看的,哪些事情是你做給別人看的。做給別人看的并不重要,做給自己看的才是你這一生最重要的任務。
所謂命運,就是人對自己的“選擇”。人的一生,正是一連串抉擇的歷程。運的意思,相當于運轉。人生的過程有如車輪一般,時而向東,時而向西。有時轉福為禍,有時則轉危為安。轉得好就叫幸運,轉得不好便是厄運。
那么,是誰在運轉?當然是你自己。所以,你才是自己的主宰,應該對自己的一生負責。
我們講,做人要盡人事,聽天命,就是要在天命的許可范圍內(nèi),盡自己的力量去配合,這是趨吉避兇,防范災禍、苦難于未然的最佳法則。
所以,命運的好壞并非偶然,自己運轉時的理念與努力有決定性影響,“造命在我”,自己決定自己的命運。
讀國學,就是要讓我們懂得什么叫人生。因為人本來就是一個人生而已,其他都是為人生服務的。
從事什么行業(yè),有多大成就,累積了多少財富,所有這些都是為了你的人生。
所以,你這輩子要好好做人,好好積累你的福德。就算這樣,你也永遠不知道自己最后的成就是高還是低,因為有一大堆事情你不清楚。因此你只能去做,不要去管結果。
這樣,我們才知道為什么要“盡人事,聽天命”。我們只需盡人事,至于后來怎么樣,這個賬我們都不會算。正因為誰都不會算,所以對每個人才公正。
曾國藩活了六十二歲,他的一生,各方面的體驗比誰都豐富。在清朝,有哪個漢人的權勢比他還大?但他也很倒霉。
他讀《易經(jīng)》,讀到最后只有一個心得而已。他說,人一生的功名利祿,全都是天注定的。
如果認為一切功名利祿都是靠自己打拼出來的,就是騙自己。一生的功名利祿全是天定的。你所能控制的,就是不斷提升自己的品德,如此而已。
你一生的努力和奮斗,只在做一件事情,就是看看老天最后給你些什么。老天不給你,你再奮斗也沒有用。你目標再遠大,你再堅持,再有一班人跟著你,輸就是輸。
覺得自己的命運很好的人,大概不會有改變的念頭。凡是想要加以改變的,大多認為自己的命運不好,或者還不夠好。
命運可以改,但只能自己改,別人幫不上忙。從內(nèi)心求,向自己求,才有效。外面的功名富貴,不過是生活上的享受,有固然好,沒有也不強求。
要改變命運,唯一的辦法,其實就是修善積德。任何人都不可能終生不犯錯,我們找不到一生都行善、沒有半點惡的人。所以生生世世累積下來的“業(yè)”,都是善惡混雜,有善也有惡的。
因而我們的命運,總有一些不好的地方,必須積極反省,找出自己的過失,才是自求多福的途徑。
細心思慮,用心體悟,我們會發(fā)覺,儒家經(jīng)典《論語》并不是我們記憶中所說的“家常便飯”,更不是孔門弟子的談話記錄,它實實在在是孔門論道的人生寶典。
安貧并不樂貧,是孔子的主張。能富便富,沒有拒絕或反對的必要。不能富即安,不怨天也不必尤人。
不取不義之財,不求不義之貴,自然心安理得,自得其樂,這才是自由自在的生活。
本文內(nèi)容:《曾仕強經(jīng)典語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