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朋友隋慧成先生所說的“大道、大德、大愛”,則是教育之本。這與孔子的教學總綱“志于道,據(jù)于德,依于仁,游于藝”有著一種內(nèi)在的維系。
中國古代經(jīng)典之作中幾乎沒有不談道的?!兜赖陆?jīng)》開篇就是:“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崩献舆€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這個道,就是宇宙萬物生命存在乃至發(fā)展的一種規(guī)則。海爾總裁張瑞敏等大企業(yè)家,就是在認真研究這個道,且從中悟出了玄妙,取得巨大成功的。在研究教育的時候,如果參透這個道,自然也會抵達一個更高的境界。《論語》中記載了孔子所談的忠恕兩道,忠道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恕道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還說自己對這個道是“一以貫之”的??鬃拥囊簧?,就是執(zhí)行道,貫徹道的。正是有了道,他的學生才有了長足的發(fā)展,以至過了兩三千年后,這個道依然閃爍著輝光,有著現(xiàn)實的意義與價值。
《大學》開篇也是談道:“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边@里的“明明德”與王陽明的“致良知”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在儒家先師看來,良知是生而有之的。不過,由于受社會上不良習氣的侵染,被遮蔽了而已。所以,通過“明明德”與“致良知”,讓原本就有的良知光華再次呈現(xiàn)出來。
道與德又是緊緊聯(lián)系在一起的?!吨杏埂酚醒裕骸捌埐恢恋拢恋啦荒?。”由此可知,沒有大德,就不可能有大道。
大德的基點是真,是誠?!吨杏埂酚醒裕骸罢\者,物之終始,不誠無物。是故君子誠之為貴?!闭媾c誠是發(fā)乎心中的,不能故弄玄虛,而應“道法自然”,《大學》說得好:“所謂誠其意者,勿自欺也,如惡惡臭,如好好色?!彼?,“君子必慎其獨也”。真正的教育者,就要誠其意,而不是“無所不為”。陶行知先生說:“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在虛假之見盛行的當下,教育尤其要重這個“真”,重這個“誠”。失去了這個元素,德則不復存在。
隋慧成先生所說的大愛,當是大德的靈魂。沒有大愛,就不可能有大德;而大德之人,一定是大愛之人。古代“德為圣人,尊為天子”的大舜,就是大愛之人。期望“老者安之,少者懷之,朋友信之”的??鬃右彩谴髳壑?。孔子的“有教無類”,則內(nèi)涵著大愛的因子。在那個時代,沒有地位的人的孩子,原本是不能上學的;可是,孔子卻不管其貴賤,只要“自行束脩以上”,皆可收為弟子。于是,顏回、子路等這些窮得幾乎無立錐之地者,也成了孔子的學生,而且有了很好的發(fā)展?,F(xiàn)在重提大愛,就是要讓教師在教學的時候“有教無類”,不但愛那些學習優(yōu)秀的學生,也要愛那些學習不好的學生;不但愛那些有權(quán)有勢者的孩子,也要愛那些非常貧困者的孩子。而且是全身心地愛,在愛他們的時候,有一種“其樂也無窮”的感覺。這樣,就不會再感到教育教學工作是一種負擔,而是成了一種快樂的幸福之旅。這樣,則在無形中升華了教師的人生境界,同時,他們也將這種崇高“潤物細無聲”地傳遞給他們的學生,從而讓這些孩子也擁有了愛心。于是,就會有更多優(yōu)秀的學生脫穎而出,甚至有可能出現(xiàn)“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的奇異景觀。
我所談的這些問題,在隋慧成先生的《務本論——和合教育的行動研究》中,已經(jīng)從不同的角度,“橫看成嶺側(cè)成峰”地進行了或生動或理性的述說,而且很有意蘊,頗具說服力。因為他不但是一位理論研究者,還是一位教育實踐者。僅有理論研究是遠遠不夠的,只有接了“地氣”,即有了實踐,這些理論才能落地生根。所以,讀《務本論——和合教育的行動研究》,我總有這樣一種感覺:在隋慧成先生理論的述說里,有著源源不斷生命活水汩汩流淌;在其有著教育實踐的記事中,也有時會有理性的光華在搖曳。所以,讀他的文章,不但可以讓我們摘食其成功的教育實踐之果,也可以領(lǐng)略其理論學養(yǎng)的豐厚。